- 全球种子和转基因作物市场简析及中国种业的新机遇
[翁德民] [2020-05-13]
种子是种植户生产用于粮食、饲料及其他非粮食用途的作物所需的关键农业投入品之一。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就近期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0》来看,截至2019年底,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在这55个国家和地区,有1 700万儿童因严重营养不良而瘦弱,有多达7 500万儿童因慢性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此外由于气候变化以及可用耕地面积的限制,具有成本优势的生物育种技术在可持续农业生产战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图1),在生物育种技术推动下,种子市场的未来发展势必对提高产量、营养价值、抗逆性的要...
- 植物引导编辑技术助力除草剂抗性位点编辑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020-05-07]
碱基编辑技术(Base editing)是基于CRISPR/Cas系统发展起来的新型靶基因修饰技术,在2017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技术突破之一。现有碱基编辑技术可编辑的类型局限于C:G>T:A或A:T>G:C的碱基替换。虽然利用同源重组等方法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任意类型碱基的编辑,但因其极低的效率和复杂的操作,应用范围也相对有限。2019年10月,哈佛大学DavidLiu研究团队在哺乳动物中开发了基因组引导编辑系统,为在植物中进行碱基自由编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编辑团...
- 南农发现Bt毒素对棉铃虫的“双通道”杀虫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 [2020-04-03]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吴益东教授团队在Bt杀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一种新型“双通道”杀虫机制。
Bt毒素是一种对棉铃虫具有显著活性的杀虫蛋白,我国自1997年开始种植转基因Bt抗虫棉花,简称Bt棉。近年来,田间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Cry1Ac抗性个体频率逐渐增加。因此,明确Bt杀虫机制和棉铃虫Bt抗性机理是开展Bt抗性预警、制订抗性治理策略、开发克服抗性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棉铃虫幼虫摄入Bt毒素后,Bt毒素在幼虫中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上识别受体,并与一系列受体蛋白互作后在中肠细胞膜上形成通...
- 科学家首创抗除草剂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 [2020-03-09]
杂草危害可使我国油菜籽产量下降15.8%,严重的田块减产幅度可达50%以上。培育抗除草剂油菜新品种是增加油菜产量、实现油菜规模化种植的重要举措。近日,《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扬州大学教授王幼平团队最新成果,首次报道在油菜中实现单碱基编辑,并成功对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ALS)进行编辑,创制出抗苯磺隆除草剂的油菜新种质。
论文通讯作者王幼平介绍,基于CRISPR/Cas9的碱基编辑器已被成功用于多种植物,包括拟南芥、水稻、玉米、小麦和棉花等,但此前还没有碱基编辑技术被应用于油菜的报道。...
- 全球作物保护行业发展趋势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丁溪北 编译] [2019-12-27]
随着世界人口到2050年预计将近100亿和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维持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正受到严重威胁。鉴于这些动态,本文概述了当前作物保护行业的市场趋势,包括公司并购和农药监管、对新技术的评述以及该行业的研发(R&D)情况,同时还强调了农药如何有助于建立更加可持续的社会。
1 环境趋势(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和气候变化)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估计,2017年世界人口已达到75.5亿,到2050年将达到98亿。伴随人口的增长,1970—2020年(25亿吨)对粮食的需求预计增加了至少2.2倍。与对粮食的需求增长相反,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