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生产期严防绿盲蝽的危害
作者: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曹立耘 更新时间:2018-06-04 点击量:1334

    春茶生产期间最容易遭致茶绿盲蝽危害,使茶树嫩芽出现许多褐色斑点,采摘后制成茶叶似炒糊状,卖相和口味均受到影响,其实,这都是春茶被茶园绿盲蝽危害造成的。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幼芽汁液,被害部位出现红点,后褐变成枯死斑点,随着芽叶的伸展,被害部位出现不规则孔洞,叶缘残缺破烂,影响茶园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  成虫:呈长椭圆形,体长约5毫米,宽约2.2毫米,绿色。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触角4节,淡褐色,第二节最长。前胸背板绿色,有许多小黑点。前翅膜质暗灰色,半透明。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若虫:若虫5龄,特征与成虫相似。到3龄时,出现翅芽,5龄翅芽长达腹部第4节,全身鲜绿色,密被黑色细毛。卵:卵细长,稍弯曲,似香蕉状,长约1毫米,具白色卵盖。初产时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黄绿色。

 

    危害特点  危害茶园的绿盲蝽,寄主范围广,长江流域茶园1年发生5代。以卵在茶树的干厥、冬芽鳞片缝隙等处越冬,翌年主要以越冬代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幼芽嫩叶。越冬卵在气温11~13℃,空气相对湿度80%~90%时开始孵化,气温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80%~90%时最适宜发生。一代越冬卵在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至5月初成虫陆续出现,5月上中旬是全年危害的高峰期,头茶受害最严重。6月以后成虫陆续迁至其他植物上,继续繁殖危害,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虫迁至茶园产卵越冬。受害的幼芽嫩叶初期呈现小红点,而后变褐,芽叶伸展后,畸形弯曲,叶面出现不规则孔洞,叶缘残缺破损。受害的芽叶生长缓慢,持嫩性差,造成茶园减产,制出的干茶,外形松散易碎,味淡而涩。

 

    防治方法  茶树绿盲蝽4月出现后,5月的茶园会出现1次明显的发生高峰,应及早抓紧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防治时,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达到经济、有效、安全、环保的目的。农业防治:首要的是清洁田园,茶树发芽前,结合春季修剪,清除枯死枝,将修剪的枝叶带出园外烧毁,减少绿盲蝽在茶园越冬基数。出现危害后及时清除被害芽梢,有利于当年新茶芽的生长。其次是茶园铺草。在茶树行间可用稻草、麦秆及其他杂草,每年铺草2次,第1次在采摘春茶结束后,第2次在茶树越冬前进行,铺草厚度10~15厘米。有的地方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绿盲蝽效果不错。即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当用扫网法查到绿盲蝽后,及时用防虫网覆盖茶园(一般用30~40网目),阻止绿盲蝽在茶树上产卵,减少发生基数有一定的作用。在绿盲蝽出现危害,用药时一定注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对其天敌的杀伤,保护天敌,达到控制危害的目的。药剂防治:一是春茶期防治。观察到茶芽出现被害的小红点后3~5天,可以抓住上午用2.5%联苯菊酯微乳剂500倍液,加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选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1,200~2,000倍液,或联苯菊酯水乳剂3,000~5,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二是秋季茶园防治。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当发现茶园茶树嫩芽有绿盲蝽危害时,选用10%联苯菊酯水乳剂3,000~5,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用药两次(间隔期10天左右)。这次防治得好,可以减少越冬的卵量。三是适时清除茶园附近杂草,有利于减少绿盲蝽的基数。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茶园进行1次除草工作,并对茶园四周及时喷施1次药剂。防除双子叶杂草,可用草甘膦水剂,混加40%毒死蜱乳油,喷雾防治,或5%丁虫腈乳油,对水喷雾,对防止或减少绿盲蝽的越冬数量,效果比较显著。

 

农药快讯, 2018 (9): 49.

tag: 绿盲蝽  春茶生产  联苯菊酯  苦参碱  吡虫啉  丁虫腈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0412.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