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维盐能否焕发第二春?竞争将发端于2019年!
作者: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刘新兆 更新时间:2018-11-20 点击量:188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是当前重要的杀虫剂之一。

 

    1984年,甲维盐由美国默克公司研制开发成功。2000年,我国第一条甲维盐原药生产线在山东投产,甲维盐在中国进入工厂化时代,也从此开始了一段时间的辉煌。遥想在甲维盐盛行的2000—2008年,主做杀虫剂的厂家,如果手里没有甲维盐产品,与客户规划第2年业务时,心里都会发虚。那时候,甲维盐可以说是杀虫剂里的“孙悟空”——没有他降服不了的害虫,产品手册里有个甲维盐,去见客户都觉得有面子,走路都显得意气风发,到零售商那儿,见到农户拿着肉乎乎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就底气十足地推荐,拍着胸脯保证效果。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甲维盐单一、频繁的使用,鳞翅目类害虫很快产生了抗性,小菜蛾、甜菜夜蛾泡进甲维盐里都不死。随后单剂含量越做越高,剂型也不断翻新,最终复配制剂成了甲维盐产品的救命稻草。一些厂家的低含量甲维盐产品,也成了心中永远的痛,沦落为鸡肋产品:企业登记甲维盐产品被认为技术是落后的体现,产品经理找不到差异化——没兴趣策划,业务经理觉得推广甲维盐丢面子(都什么时代了还甲维盐呢?),客户没钱赚——不愿意卖。

 

    2010年之后,甲维盐就这样没落了!

 

    甲维盐在农药行业中再次被关注已经是2017年年初了,关注的理由不是药效,而是售价,从那时起甲维盐的价格一度涨到130万元/吨——还没货,你说气人不?也正是从那时起,笔者开始反思甲维盐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追根溯源、顺藤摸瓜、虚心请教,并对甲维盐进行重新审视,于是有了新的认识。

 

    甲维盐的杀虫活性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但是在迅速推广开来之后,由于甲维盐成为市场的主打产品,被大量地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杀虫效果逐渐降低,加上酰胺类杀虫剂的推出而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在甲维盐失势的几年里,从全球农药市场看该化合物依然是举足轻重的杀虫剂品种之一。2016年,甲维盐全球销量预计4.13亿美元,其前体化合物阿维菌素销售额6亿美元左右,都排进了杀虫剂的前十名。这也是甲维盐价格上涨、一货难求的原因之一,全球市场的需求在稳中有升,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国外没有抗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一起看看甲维盐产品的特点:

 

    (1)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达到25℃时杀虫活性甚至可提高近千倍。

 

    (2)叶面喷施后,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分解很快。

 

    (3)选择性很强,对鳞翅目害虫杀虫活性极高,但对其它害虫的杀虫活性相对较低。

 

    (4)杀虫机理是扰乱神经传导,使细胞功能丧失,发生不可逆转的麻痹,在施药后3~4天才能达到最高致死率。

 

    从其特点可以看出,甲维盐是一个矛盾复合体,也是一个优缺点特别明显的化合物:第1个特点对甲维盐的施药环境有要求,第2个特点对甲维盐的制剂配方有严格要求,第3个特点对施药技术和防治对象有限制,第4个考验施药者的耐心和素质。也许这些也是除抗性之外导致甲维盐在第1阶段辉煌之后迅速进入一个暗淡时期的原因吧。

 

    再来看看国外农药的使用情况:

 

    (1)单剂使用为主,最高含量达到20%以上;复配制剂主要与脲类、烟碱类杀虫剂复配。

 

    (2)应用作物主要是棉花、玉米、水稻、大豆以及果树、油菜、甘蔗、马铃薯。

 

    (3)使用的剂型有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乳油、微乳剂等。

 

    在国外的应用作物更广泛、使用的剂型更普遍,在科学的轮换用药规定下,甲维盐依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回头,再看看国内甲维盐的使用情况:

 

    (1)第1阶段的连续的单一用药导致抗性增加。

 

    (2)2008年之后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甲维盐市场开始变质——俗称“国产氯虫”的成分成为甲维盐伴侣,市场对甲维盐误解加深。

 

    (3)甲维盐的应用更多的是在蔬菜上,2011年玉米二点委夜蛾暴发之后逐渐在玉米上被接受。

 

    (4)应用最多的剂型是微乳剂(311个)、乳油(237个)、水分散粒剂(139个)、悬浮剂(123个),单剂产品的含量主要是5%、3%、2%、1%。

 

    2017年之后,笔者判断甲维盐将迎来第3个阶段,也是甲维盐的第2个春天,未来3~5年甲维盐产品尤其是甲维盐复配产品会成为市场的一个新热点。此判断是基于以下分析得出的:

 

    首先,2017年环保部发布的65种农药品种列出“高污染、高风险”产品名单中,阿维菌素位列其中。阿维菌素应该属于生物“化学”农药,它是一种生物源农药,制作成制剂后,含量降低从而毒性降低。大家应该都注意到的——所有的阿维菌素在做成制剂之后都要标注原药高毒。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老师就曾表示,阿维菌素列入“双高”产品,今后它的衍生物比如甲维盐、伊维菌素等将成为重点研发对象。

 

    阿维菌素原药高毒这是其在使用中的最大限制,目前阿维菌素制剂在一些地区的用量已经过大,残留超标。而且阿维菌素产品以乳油为主,有机物排放多,不利于环境安全。相对而言,阿维菌素的衍生物甲维盐——原药中等毒性,制剂低毒,剂型多样化。同时,对鳞翅目活性与阿维菌素相比提高1~3倍。并且,从全球农药市场来看,生物农药及转基因技术农药的销售额只占据全球农药销售总额的10%,但这个数字在我国还不到5%,这也说明阿维菌素在国内还有良好的市场拓展空间,随着农民对阿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农药品种特性的认识提高,甲维盐应该会成为生物农药市场中最受欢迎和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新《农药农理条例》实施之后,“国产氯虫”作为甲维盐最佳伴侣将迅速退出农药舞台,但是用户心中对甲维盐已经有深刻而良好的认知,在含第三组分甲维盐产品退市之后留出了巨大的空间,在广东蔬菜区、江西水稻区至少上亿元的市场被空白。作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必须善于抓住机会,如何快速导入含甲维盐的规范新产品,需要引起杀虫剂产品经理的关注与重视。

 

    最后,还有甲维盐的“自强不息”和“善解人意”。

 

    先来看看“自强不息”:我们都知道甲维盐容易降解——受到酸度过高或者过低、光照等因素影响,就很容易降解。但是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当前已经可以有效地防止甲维盐的分解,同时能提高甲维盐对鳞翅目、螨类、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虫的活性,提高药效。如广东某企业就是在这一点上获得了突破,打造了跳甲、蓟马等小虫市场的甲维盐第一品牌;而且甲维盐在抗性二化螟防治市场上的表现也让人非常满意,包括威远生化在内的很多企业的高含量甲维盐都推广得非常不错。

 

    至于“善解人意”,就更加难得了:甲维盐有着优异的复配性能,截止2018年,农业农村部登记的甲维盐复配制剂多达324个(占甲维盐登记数的35%),配伍产品涉及到10多种主要的农药成分,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是茚虫威、毒死蜱、菊酯类产品等。2017年“国产氯虫”推出之后,甲维盐与茚虫威复配的产品填补了大部分空白,期间出现了金蓝锐、展净、龙破斩等有影响力的品牌。

 

    (其实还有一种无奈:国内企业没有非专利的比甲维盐更好的杀虫剂产品)

 

    由此可预见,甲维盐确实会迎来第二春。作为产品经理,该如何把握机会呢?

 

    第一,品类品牌之路。

 

    甲维盐已经过了最辉煌的阶段,面临众多专利化合物的竞争,靠一个产品很难市场“通吃”,只有形成品类优势,才能实现品牌之路。具体策略就是,通过甲维盐单剂的品类定位,将不同含量(5%、3%、2%、1%等)、不同剂型(微乳剂、乳油、水分散粒剂等)的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和差异化定位。打造甲维盐品类优势,树立或强化企业品牌。在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下,做成走量产品,在杀虫剂市场造成影响,从而扩大甲维盐品类影响力。

 

    (必须要提醒的是:没有甲维盐原药优势的厂家,最好不要选择这条路)

 

    第二,发展复配剂型。

 

    应该感谢(但绝不支持)“国产氯虫”将甲维盐的复配深深植入用户心中,其退市之后才会有甲维盐+茚虫威、甲维盐+虫螨腈等复配产品的舞台。并且甲维盐通过复配确实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复配制剂各成分的长处,让甲维盐重回辉煌。建议市场部在制定复配产品登记和市场策略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企业优势和特性,不要跟风,而应该进行差异化的布局,不要集中在热门化合物上进行复配——茚虫威有41个,毒死蜱37个,氟铃脲27个、虫螨腈20个。

 

    第三,开发潜在市场,扩大应用范围。

 

    在第1阶段,提起甲维盐就会产生条件反射——只盯着鳞翅目害虫不放。其实甲维盐对螨类、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虫都有活性;应该进行深入研发,通过生测看看甲维盐与哪些成分有相互增效作用,把甲维盐当做复配制剂中的配角(复配战略的延伸)。比如,深圳某家公司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发现,其与丁醚脲的复配可以显著提高对茶小绿叶蝉的效果,并因此开发登记了产品,成了福建茶叶上杀虫剂品牌。

 

    当然,甲维盐的第二春是否能够真正是“枯木又逢春”,还需要产品经理在新营销策略下进行新形式的传播。

 

    最终,通过产品+服务+传播,让甲维盐在2019年迎来第二春。

 

    笔者后记:为什么又写甲维盐?

 

    推波助澜的是价格,130万元/吨的售价,让甲维盐重回视野,成为了市场热点。记得2017年10月上海ACE会议之后有几个朋友知道我在一家生产甲维盐的企业,纷纷打电话说要点甲维盐,哪怕是几公斤,只可惜当时确实没货没能帮上忙,产生了两个疑问——甲维盐还在用吗?怎么会缺货呢?

 

    也是从那时起有了重新认识甲维盐的冲动。

 

    虽然有了冲动,但是一直没有想好写什么?怎么写?更多的是自己心里对甲维盐的热度有所怀疑。2018年,笔者所在公司的甲维盐+茚虫威复配产品获得渠道、用户的一致认可,迅速形成品牌,单剂产品在江西二化螟严重抗性市场表现突出,这让笔者有了写甲维盐的骨骼。

 

    也因此对于2019年甲维盐的市场有了期待。

 

    有期待就要有行动,2019年甲维盐市场应如何规划,由于涉及到企业具体操作层面,笔者没有写出来,只能做一个提醒——甲维盐在未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品类,谁会成为品类品牌或者说品类代表?

 

    竞争将开端于2019年。

 

农药快讯, 2018 (21): 43-44.

tag: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甲维盐  抗药性  鳞翅目害虫  品类品牌  阿维菌素  双高产品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1257.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