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19年第18期
  文章:30篇
食用菌产业现状、病虫害及其防治概况
作者:《现代农药》《农药快讯》编辑部 翁德民 更新时间:2019-10-11 点击量:2346

    导读:本文首先从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进行切入,对食用菌产业之于中国农业种植业的重要性进行介绍,而后对四大类侵染性病害以及食用菌的虫害进行重点讲解,最后对食用菌病虫害预防措施及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介绍,以期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帮助。

 

    食用菌生产具有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优势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增大,食用菌病虫害发生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李威介绍,病虫害一方面对食用菌的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损失达总产量的20%~3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绝产绝收;另一方面,病虫害使食用菌产品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严重挫伤菇农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2019年8月14日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食用菌生产用药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指出,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农民乱用药、滥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执法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仍较突出,严重威胁食用菌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据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李玉院士介绍,近十年来,中国的食用菌产量、产值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15年产值已超过2,500亿元(图1),产量超过3,400万吨(图2),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种植业中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第五大产业(图3),超过了棉花、茶叶、糖类等。从2008—2016年,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也在逐渐上升,截至2016年底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已近600家(图4)。

 

 

来源: 李玉

图1  近十年全国食用菌产值

 

 

来源: 李玉

图2  近十年全国食用菌产量

 

 

来源: 李玉

图3  中国主要农业产业比重

 

 

来源: 李玉

图4  2008—2016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数量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产能稳居全球首位,占全球食用菌工厂化总产量的43%,2010—2016年日产量增至7,000多吨(图5),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2015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产量最多的种类是金针菇,其他依次为杏鲍菇、香菇、蟹味菇等,且种类不断丰富(图6)。食用菌类的出口也在稳步上升(表1),2016年同比增长近8%,超过30亿美元。出口值达1亿美元以上的品种有干香菇、干木耳和小白蘑菇罐头。出口值达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东盟、日本、欧盟、韩国、俄罗斯等。近几年来,全国食药用菌上市企业也在迅速地增加,约有15家食用菌企业和8家药用菌企业分别在主板、新三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了食药用菌行业。

 

 

来源: 李玉

图5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总产量

 

 

来源: 李玉

图6  2015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各品种产量

 

表1  全国食用菌类产品出口量

年份

数量(万吨)

数量同比(%)

金额(亿美元)

金额同比(%)

2014

51.47

0.53

28.33

5.26

2015

50.7

-1.5

29.79

5.2

2016

55.78

7.92

32.2

5.5

来源: 李玉

 

2  食用菌常见病害

    按照食用菌病害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侵染性病害根据病原物主要分为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四大类。

 

2.1  真菌和细菌病害

    由于目前食用菌病害中真菌和细菌病害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于病害特征等方面,本人整理了刘正慧等的研究成果,从病原菌角度介绍食用菌病害,以期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表2;表3)。

 

    需要注意的是,木霉病害是食用菌栽培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其致病机制包括有效地争夺寄主的空间和营养,产生胞外酶、有毒物质、次生代谢产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匍枝霉属真菌主要侵染食用菌子实体,引起食用菌蛛网病,最终导致食用菌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主要侵染双孢蘑菇引起疣孢霉病(又称褐斑病、湿泡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也是双孢蘑菇生产中危害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菌生轮枝霉可以侵染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导致双孢蘑菇干泡病。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鸡腿菇,造成鸡腿菇菌柄溃疡病。长毛拟青霉(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侵染羊肚菌(Morchella sp.)引起白霉病。

 

    托拉氏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是引起食用菌细菌病害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该病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产生细胞外毒素托拉氏毒素(Tolaasii),并且通过形成跨膜孔破坏真菌细胞膜。


表2  食用菌病原真菌侵染对象及发病症状

真菌病害病原菌

侵染对象

发病症状

哈茨木霉
Trichoderma harzianum

双孢蘑菇;灵芝

侵染双孢蘑菇菌丝,阻碍其子实体的形成;侵染灵芝菌丝和子实体,发病率达30%。发病初期,在食用菌子实体菌盖上出现异色斑,导致菌盖逐渐腐烂,并在菌盖上出现浅绿色霉层;同时被侵染的部位由金黄色变为浅黄色并且坏死。被侵染菌丝最初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随后产生绿色孢子,并被较厚深绿色菌丝层覆盖,不再产生子实体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木耳;糙皮侧耳;灵芝

侵染木耳和糙皮侧耳菌丝,抑制子实体形成。侵染灵芝的子实体(菌柄和菌盖),菌盖被侵染初期,侵染点周围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其上出现稀疏的白色菌丝层,并向周围迅速扩展,很快变为绿色霉层;发病后期,灵芝子实体变为黑色,腐烂或干裂

康宁木霉
Trichoderma koningii

木耳;平菇;灵芝

侵染木耳和平菇菌丝,抑制子实体的形成。还可侵染灵芝的子实体(菌柄和菌盖)。发病症状与绿色木霉侵染发病症状相似

平菇木霉,侧耳生木霉
Trichoderma pleurotum,
Trichoderma pleuroticola

平菇

二者均可引起侧耳属木霉病,主要危害平菇菌丝。初期木霉菌丝无色,后期病原物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形成深绿色或蓝绿色霉层,整个菌袋腐烂软化,并散发刺鼻霉味

侵占木霉
Trichoderma aggressivum

双孢蘑菇

侵占木霉原变种主要引起双孢蘑菇绿霉病,而侵占木霉欧洲变种主要在欧洲引起双孢蘑菇绿霉病,主要危害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危害菌丝初期在料堆或覆土层常出现浓密的白色菌丝团,逐渐产生暗绿色孢子堆。危害子实体时,常在菌盖上形成淡褐色至灰色且边缘不清晰的斑点,病斑逐渐变暗褐色,斑块变大,导致子实体腐烂

匍枝霉
Cladobotryum varium

金针菇;白灵菇;
海鲜菇;杏鲍菇

病害侵染初期,在子实体上出现白色稀疏的菌丝,而后菌丝不断扩展且病部菌丝呈棉絮状,后期在发病部位产生白色致密的霉层,严重时导致子实体腐烂,发病率可达80%

叶匍枝霉
Cladobotryum mycophilum

双孢蘑菇;杏鲍菇;
灵芝

侵染初期在子实体表面生有稀疏的白色菌丝,菌丝生长后迅速变为灰白色、稠密,产生大量的粉末状孢子,菌丝迅速覆盖子实体,被侵染的蘑菇变为黄色或淡褐色,后期导致整个子实体腐烂

肘匍枝霉
Cladobotryum cubitense

毛木耳

初期病斑近圆形,中央部位有白色稀疏菌丝,耳片腹面的病斑边缘常有水渍状环状晕圈;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并相互接合连成一片;耳片背面病斑覆盖的菌丝更加浓密,常呈蛛网状,受害耳片颜色变浅。病害发生严重时,整个耳片都被白色菌网覆盖,耳片发软萎缩,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凸出匍枝霉
Cladobotryum protrusum

鸡腿菇

侵染初期在覆土层或菌柄基部出现白斑,病原物迅速蔓延扩展,菌柄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随之蔓延至菌盖,形成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斑点。严重时整个子实体变为褐色或黑色,腐烂,在病部形成大量的灰白色分生孢子堆

树状匍枝霉
Cladobotryum dendroides

双孢蘑菇

发病初期病原菌在覆土层表面形成灰白色绒毛状病斑,当子实体出土时侵染菌柄,随后迅速蔓延至菌盖,于菌盖上产生浅褐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后期整个子实体都被蛛网状菌丝覆盖,子实体变成褐色或黑色,严重时子实体腐烂

有害疣孢霉
Mycogone perniciosa

双孢蘑菇;草菇;平菇;金针菇;榆黄蘑;杏鲍菇

疣孢霉病在菌丝扭结至子实体成熟的整个过程均可发生。菌丝扭结期被侵染时,在菇床表面出现黄褐色绒毛状菌团,并有褐色液滴渗出。原基分化期受侵染时,形成表面覆盖棉絮状菌丝的硬团块。幼蕾生长期被侵染时,双孢蘑菇虽可继续缓慢生长,但大部分菌盖发育畸形或停止发育,菌柄膨大变形,子实体畸形,内部中空,外部覆盖白色绒毛状菌丝,逐渐变为暗褐色,有褐色油状液滴渗出,子实体逐渐腐烂伴有恶臭气味。子实体分化后被侵染时,菌柄膨大,菌盖变小,其表面产生褐色斑块,有褐色液滴产生。子实体生长后期被侵染时,会在菌盖上产生褐色病斑

菌生轮枝霉
Verticillium fungicola

双孢蘑菇;鸡腿菇

菌生轮枝霉可以侵染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导致双孢蘑菇干泡病。初期在菌盖上产生小的褐色圆斑,病斑逐渐扩大、合并成大小不规则的斑块,病斑中部凹陷;侵染菌柄会形成纵向褐色条斑;后期病菌会在子实体上形成灰白色霉状斑块,严重时双孢蘑菇可部分受害或全部受害。受此病原菌侵染的症状与被有害疣孢霉侵染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区别为被菌生轮枝霉侵染后病菇不变腐臭,而是最终变为黄褐色皮革状,称为干泡病。此外,该病原菌主要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侵染鸡腿菇,当栽培环境空气湿度偏低时,菌盖上的鳞片开裂,病斑呈现不规则形状;而当空气湿度偏高时,病斑上形成白色霉状物,后期病斑呈深褐色或黑色,菌盖腐烂

粉红聚端孢
Trichothecium roseum

鸡腿菇

此病菌只侵染鸡腿菇的菌柄,不侵染菌盖。菌柄被侵染后形成褐色不规则病斑,逐渐变为深褐色。随后病斑处有黄色液体渗出,菌柄逐渐腐烂;后期在病斑上出现稀疏的菌丝层和暗红色粉状的孢子层,干燥后病斑变为灰色

虫草生齿梗孢
Calcarisporium cordycipiticola

蛹虫草

侵染初期在子实体上出现小的白色圆形短绒毛状病斑,病斑逐渐发展,白色病原菌覆盖整个蛹虫草子实体,最终导致子实体倒伏、腐烂,该病害严重影响蛹虫草的质量和产量

长毛拟青霉
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

羊肚菌

发病初期在子实体上出现白色小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穿孔。幼小的子实体被侵染后常被病原菌的白色菌丝覆盖,最终停止生长

变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
Fusarium incarnatum-F. equiseti species complex

梯棱羊肚菌

侵染梯棱羊肚菌的菌柄,发病初期,在柄下部出现小的、水渍状圆形病变,后病变处发展为梭形、深棕色凹陷,并在其表面生有稀疏的白色菌丝。病变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迅速扩大,甚至包围整个菌柄,导致腐烂或萎缩

 

表3  食用菌病原细菌侵染对象及发病症状

真菌病害病细菌

侵染对象

发病症状

托拉氏假单孢杆菌
Pseudomonas tolaasii

双孢蘑菇;平菇;杏鲍菇;香菇;大肥菇;金针菇

侵染双孢蘑菇引起双孢蘑菇褐斑病,发病初期在菌盖或菌柄上出现小的浅褐色圆形病斑,后期变为深褐色,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水渍状,凹陷病斑;侵染平菇引起平菇褐斑病,多从幼小的菌盖或菌柄与菌盖连接的凹陷处开始侵染,呈黄褐色病斑,略凹陷,严重发病时会导致子实体萎缩、发黏或者腐烂。发病部位通常在子实体表层,不会侵染子实体内部。病菌侵染金针菇,引起金针菇细菌性黑腐病。工厂化瓶栽金针菇主要在近瓶口处的菌柄基部开始侵染,形成黑色水渍状病斑,由于子实体不断生长导致瓶口处越来越紧,病害基本不向上蔓延,只是向左右蔓延,病部连成一片,黑褐色,质软,有黏液,有轻微臭味

北京泛菌
Pantoea beijingensis

软腐杏鲍菇、白灵菇

侵染软腐杏鲍菇初期在菌盖或菌柄上形成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导致菌盖或菌柄腐烂,有脓状物产生;侵染白灵菇,侵染初期在白灵菇菌盖上形成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有菌脓产生,严重软腐散发出臭味,被侵染的子实体停止生长

美洲爱文氏菌
Ewingella americana

双孢蘑菇

侵染双孢蘑菇,引起菌柄坏死;初期在菌柄中心出现棕色的坏死区域,逐渐扩展到菌盖内部。随着子实体的成熟,坏死区域合并,菌柄纵切后可观察到坏死区域呈沟状凹陷

假格瑞龙苍白杆菌
Ochrobacterum pseudogrignonense

金针菇

侵染初期,金针菇菌丝由白色变为黄色,迅速扩展至整个菌包。3~5 d后,菌丝表面起褶皱,在基质表面有白色至浅黄色的瘤状物生成。7 d后致密的带有黏液的瘤状物覆盖整个菌包,严重抑制原基和子实体的形成,造成金针菇减产,严重时达80%以上

 

2.2  病毒病害

    据李玉课题组的李雪飞介绍,截至2018年10月,食用菌病毒被报道了大约30种。根据现有的文献,感染病毒的大型真菌共34种,在这34种大型真菌中,栽培以及野生的食用菌品种共计14种。在食用菌病毒中,球状、杆状或线状以及噬菌体均有存在,但球状居多。例如,在双孢蘑菇确认的病毒中,球状病毒有4种,在已报道的香菇病毒中,球状病毒有3种以上。2005年,报道了一种具有球状头部的噬菌体香菇病毒,该噬菌体是首次在香菇中发现的。

 

    大多食用菌病毒由于具备潜隐特性,且潜伏时间较长,初期并不造成明显的危害,症状也不稳定,所以人们难以观察到病害的发生,直到生产中的某个时期才开始显现出一定症状。子实体畸形或无子实体、菌丝生长缓慢、褐化、烂耳等症状是食用菌病毒病中经常出现的症状。

 

2.3  线虫病害

    据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的边银丙介绍,线虫可以在食用菌整个生育期危害。在菌丝体阶段受害初期,双孢蘑菇菇床上菌丝呈零星状潮湿斑,似水渍状,明显变稀疏,颜色加深,后期可见培养料下沉、变黑、发粘,有腥臭味。发生严重时,强光下能看到白色纤丝状物——线虫蠕动。在食用菌上发现的线虫种类比较多,国内外报道20多种,大部分属于自由生活类群,一般不直接危害食用菌。直接取食为害食用菌菌丝体的病原线虫主要有蘑菇菌丝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和堆肥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两种,它们用刺状口器刺入蘑菇菌丝吸吮菌丝营养,大量线虫为害能使长满菌丝的培养料很快变成一块潮湿、带恶臭、完全见不到菌丝的病变。

 

    食用菌生理性病害不会传染,一旦环境改善,病害症状便不会再继续发生,一般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3  食用菌常见虫害

    据沈阳大学城市害虫治理研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的罗峻介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害虫也越来越猖獗,成为食用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由虫害引起的食用菌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同时使人工食用菌产品品质降低,经济效益下降25%~35%。

 

3.1  双翅目害虫

    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ecora)的眼菌蚊科(Sciaridea)、菌蚊科(Mycetophilidae)、瘿蚊科(Cecidomyiidac)、粪蚊科(Scatopsidae)和芒角亚目(Aristocera)的蚤蝇科(Phoridae)、蝇科(Muscidac)、果蝇科(Drosophilidac)的两亚目七科的部分害虫对食用菌危害较为严重。菌蚊取食培养料,破坏菌丝体生长,啃食或蛀食菌体。幼虫常吐丝拉网将菇蕾及虫体罩住,使菇体停止生长,逐渐变黄干枯死亡。白翅型蚤蝇对蘑菇、杯蕈、鲍鱼菇的小菇蕾和菌丝危害严重;白木耳遭黑腹果蝇危害后烂成鼻涕状,并导致杂菌污染。

 

3.2  鳞翅目害虫

    鳞翅目(Lepidoptera)害虫主要有:平菇尖须夜蛾(Bleptina sp.)、食丝谷蛾(Hapsifera braoata Christoph)、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印度螟蛾(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ener)等。多数种类仅在仓库中危害食用菌干货,少数种类蛀食培养料、食用菌的菌丝和子实体。

 

3.3  弹尾目害虫

    弹尾目(Collembola)害虫主要指无翅的低等小型跳虫类,有菇疣跳虫(Lachorutes sp.)、紫跳虫(Hypogastrura comunis)、圆跳虫(Sminthuridae sp.)等。该目害虫几乎危害所有的食用菌,菌丝体培养时期常取食菌丝,毁坏菌种,抑制发菌;子实体生长时期取食菌褶及菌体表面各部分。同时,跳虫还能携带病菌传播病害。

 

3.4  鞘翅目害虫

    鞘翅目(Coleoptera)害虫主要以钻蛀危害菇木,使其出现巢隙、蛀孔或隧道,引起菌丝的萎缩和变色,减少出菇,或感染霉菌引起病虫并发。多数种类在段木中完成其整个生活史,也有些种类成虫和幼虫还为害子实体。该目主要有黑光伪步甲(Ceropria induta Widemann)、脊胸露尾甲(Carpophilus dimidiatus)等。

 

3.5  螨类害虫

    常见螨类包括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食菌嗜木螨(Caloglyphus mycophagus)、矩形拟矮蒲螨(Pseudopygmephorus quadratus)等。螨类常发生在被杂菌污染的环境中,由于其活动将杂菌扩散开来,使健康的子实体受害发霉腐烂,喜食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银耳和草菇的菌丝体,造成减产。据2002年陆云华报道腐食酪螨不但严重威胁食用菌生产,而且还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人们吃了有该螨的食物,易引起肠胃疾病,会出现呕吐和腹泻。

 

3.6  直翅目害虫

    常见的直翅目(Orthoptera)害虫有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大蟋蟀(Brachytrupes portentosus Linnaeus)、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等。蝼蛄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蘑菇、平菇、草菇等,用前足在培养料和覆土中打洞,搅乱菌丝生长,啃食菌根及菇蕾。大蟋蟀在菌床表面乱蹿,搅乱菌丝,咬食原基和菌体。

 

3.7  蜚蠊目害虫

    常见的蜚蠊目(Blattaria)害虫有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trari)、普见家白蚁(Coptotermes communis Xie et He)、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等。该目害虫破坏段木的树皮并蛀入木质部,树皮被破坏后不能出菇耳,蛀空木质部使菌丝发育不良,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对茯苓的危害更为严重,下种后1周白蚁就开始吃菌种木条,使菌丝不能传向松木,造成接种失败;菌种木条被吃完后又蛀食料筒,松木被吃空后又转向危害茯苓。一般减产5%~20%,重则达80%。

 

3.8  革翅目害虫

    危害食用菌的革翅目害虫为日本蠼螋(Labidura japonca De Haan),危害竹荪时,钻入竹荪畦床的腐殖土覆盖层内咬食菌丝,影响菌丝体扭结、现蕾,咬断菌索后使菌蕾溃烂死亡;取食竹荪子实体时,咬破幼嫩子实体而钻入取食;危害袋栽猴头菇、平菇时,钻入菌袋中咬食菌丝体。

 

3.9  其它生物危害

    柄眼目(Stylommatophora)生物危害的主要有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等,喜食食用菌菌丝及子实体。

 

    等足目(Isopoda)生物危害的主要是鼠妇属(Porcellio sp.),主要破坏培养料并啃食菌丝,危害菇蕾、耳芽或钻入菌褶中危害菌盖,子实体受到损伤后引起腐烂。

 

4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食用菌病虫害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利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1  农业防治

4.1.1  把好菌种质量关,改进栽培模式

    栽培用的菌种,不论是瓶装还是袋装菌种,总的要求是高产、优质,菌种生活能力旺盛,纯正无杂、不带病毒、病菌及害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及抗病虫害能力。把好菌种质量关必须做到;菌种生产中要保证培养料及使用工具灭菌彻底,整个过程注重无菌操作;及时进行菌种复壮、淘汰老化、退化及劣质菌种,以保证优良菌种的生长活力。菌种生产者不出售、栽培者不引种带菌、带毒、带虫的菌种。

 

    改进栽培模式,改善用药途径,如将地上阳畦栽培改成全埋式地下阳畦栽培,药随水渗入培养料起到触杀害虫的作用。

 

4.1.2  搞好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是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卫生环境,可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提高化学防治效果。

 

    首先要搞好菇场的卫生,菇房、场地等与食用菌生产有关的场所应尽量远离仓库、厕所、鸡棚和畜舍,粉刷墙壁,菇场的门窗应安装60目的尼龙纱网,并在其上经常喷洒植物杀虫剂,防止害虫进入。

 

    其次是搞好栽培期的卫生,及时清除被病害侵染严重的出菇袋和茹棚内的残菇、烂菇。在出料后、晒料前、堆料中、进料前后等阶段,菇房、场地及其周围应用石灰水或800倍的多菌灵和0.5%的敌敌畏消除杂菌和害虫。在发菌期内,在地面上撒上干石灰粉。食用菌生产中要定期消毒灭菌,食用菌栽培使用的工具都应及时洗净消毒,菇房熏蒸消毒在生产中能起到良好的预防病、虫作用。最后,在出料以后,废弃的培养料应运至远离菇房的地方,并对环境及所有器具进行彻底消毒。

 

4.1.3  培养料的处理

    培养料的选择:栽培食用菌要尽量选用新鲜、干燥及无霉变的原料,培养料的配制要充分考虑到栽培菌种的定植及生长发育,使之很快形成优势菌,从而抑制杂菌,并提高抗病能力。

 

    培养料配制时的处理:含水量:培养料中含水量要适中,根据不同菌种要求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因为培养料含水量过多过少不仅影响培养料的高温发酵堆置处理,还直接影响菌丝的生长。高温发酵处理:高温发酵堆制培养时,料堆不宜太大或太小,料温升至65~75℃时要及时翻堆,以便能够使培养料发酵均匀。覆土的处理:覆土的污染是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覆土材料要贮藏好,可混入0.5%~1%的石灰粉密封备用。如果覆土材料已被污染,可用巴斯德灭菌(60~70℃,30分钟)处理。

 

4.1.4  改善环境因子

    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快慢和危害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环境因子,因此,在日常的食用菌管理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对其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尽可能对温度、湿度、光线、酸碱度、营养成分、通气条件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使整个环境条件适合食用菌的生长而不利病虫杂菌的繁殖生长。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合理轮作,活动性菇棚在使用2~3年后搬迁换址并避免多棚集中。同一品种和同一大棚,不宜周年栽培,宜轮作不易感染同种类病虫的品种。

 

4.2  物理防治

    利用电子灭蚁器、高压静电灭虫灯、黑光灯及热光源诱杀双翅目害虫;用黑色薄膜、菜籽饼粉诱杀害螨;强光处挂黏虫板,将40%聚丙烯黏胶涂在黄色纸板上,黏杀成虫;高温处理堆肥,杀死线虫和害螨;冰冻处理食用菌菌丝,杀死害螨。另外,也可以利用害虫的特殊习性防治害虫。如菌蚊幼虫有吐丝的习性,吐丝结网将菇蕾罩住,在网内群居为害,对这些害虫可人工捕捉;瘿蚊有幼体繁殖的习性,虫体小,怕干燥,将发生害虫的菌袋在阳光下曝晒1~2 h,或撒石灰粉,虫多干燥而死;跳虫有喜水的习性,可以用水诱集以及结合前茬采收后补充水分,进行菌袋浸水窒息消灭幼虫和蛹。

 

4.3  化学防治

    中国按照农药管理登记办法(附则),特色小宗作物的范围由农业农村部规定,并纳入名录管理。2019年3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用药短缺特色小宗作物名录》《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药效试验群组名录》和《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残留试验群组名录》的通知,食用菌就作为特色小宗作物名列其中(表4)。


表4  特色小宗作物食用菌分类

设施栽培食用菌种类

露地栽培食用菌种类

平菇、双孢蘑菇、茶树菇、袖珍菇、毛木耳、金针菇、杏鲍菇、香菇、滑子菇、白灵菇、银耳、蟹味菇、姬松茸(巴氏蘑菇)、草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长根菇、猴头菇、白玉菇、榆黄菇

黑木耳、大球盖菇、羊肚菌、竹荪

 

    2019年8月14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更是发布《关于切实加强食用菌生产用药监督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指出,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农民乱用药、滥用药现象较为普遍,执法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仍较突出,严重威胁食用菌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通知中强调,要切实加强食用菌生产用药的监督检查,严禁卫生消毒剂、未取得农药登记的农药、高毒农药、禁用农药等用于食用菌生产,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农药的行为。9月1日,通过农药信息网查询,对在食用菌上取得农药登记的产品做整理(表5),供各地食用菌生产者在防病治虫选用药剂时候作参考。

 

表5  登记在食用菌上的农药产品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农药类别

剂型

总含量

作物

防治对象

有效期至

登记证持有人

PD386-2003

咪鲜胺锰盐

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50%

蘑菇

白腐病、褐腐病

2023/3/17

美国富美实公司

PD20160913

二氯异氰尿酸钠

杀菌剂

可溶粉剂

50%

平菇

木霉菌

2021/7/27

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

PD20151437

咪鲜胺锰盐

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50%

蘑菇

褐腐病

2020/7/30

江苏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PD20130483

二氯异氰尿酸钠

杀菌剂

可溶粉剂

40%

平菇

木霉菌

2023/3/20

古田县科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PD20120886

氯氟·甲维盐

杀虫剂

乳油

4.3%

食用菌

菌蛆、螨

2022/5/24

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PD20120711

二氯异氰尿酸钠

杀菌剂

烟剂

66%

菇房

霉菌

2022/4/18

古田县科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PD20120236

二氯异氰尿酸钠

杀菌剂

烟剂

66%

菇房

霉菌

2022/2/13

山西康派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D20090008

二氯异氰尿酸钠

杀菌剂

可溶粉剂

40%

平菇

木霉菌

2024/1/4

山西康派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D20080872

三十烷醇

植物生长调节剂

微乳剂

0.1%

平菇

调节生长

2023/6/27

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

PD20070614

咪鲜胺锰盐

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50%

蘑菇

褐腐病

2022/12/14

江苏省南通南沈植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PD20070522

咪鲜胺锰盐

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50%

蘑菇

湿泡病

2022/11/28

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PD20070316

噻菌灵

杀菌剂

悬浮剂

500克/升

蘑菇

褐腐病

2022/9/27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PD20050096

噻菌灵

杀菌剂

可湿性粉剂

40%

蘑菇

褐腐病

2020/7/4

台湾隽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4  生物防治

    从理论上讲,采用生物防治是最理想的,由于它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食用菌的生产场所范围小,人工容易控制,更有利于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食用菌害虫的生物防治主要是运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

 

4.4.1  捕食性天敌

    在食用菌害虫的可持续治理中,利用螨类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捕食食用菌害虫的螨类较多。其中粪堆寄螨(Parasitus fimetorum (Berlese))、柴特北绥螨(Arctoseius cetratus (Sellnick))、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 (Scopoli))和草菇真革螨(Eugamasus consanguineu Oudemans E & T. Uoigts)的食性广,能捕食双翅目、蜱螨目和线虫纲的多种害虫,双革螨(Digamasellus fallax Berlese)能捕食线虫。

 

    稻田套种食用菌是食用菌栽培的一种模式。稻田蜘蛛种类多,数量大。王兆唐等试验发现,稻田蜘蛛密度是室内(包括食用菌塑料大棚)蜘蛛的70多倍。因此,可以有效利用稻田蜘蛛防治食用菌害虫,如跳虫、菌蚊等害虫。

 

4.4.2  寄生性天敌

    有报道称,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能寄生隐翅甲;金小蜂科(Pteromalidae)的米象娜金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uendus)寄生土耳其扁谷盗、锯谷盗和烟草甲等;姬蜂科(Ichneumonidae)的姬蜂寄生小菌蚊的蛹;瘿蜂科(Cynipidae)的瘿蜂寄生蚤蝇的蛹。

 

4.4.3  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类专性寄生昆虫的线虫,它通过昆虫的自然孔口或表皮进入寄主血腔,并释放其携带的共生细菌,产生毒素物质致死寄主昆虫。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它已作为免注册登记的生物制剂,用于防治菇房蚊蛆。近来,研究发现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GPS11))比夜蛾斯氏线虫的耐高温性好,更适合用于防治温度较高的菇房内的害虫。

 

4.4.4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Bti)生物农药

    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细菌是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 subsp. israelensis)能杀灭双翅目害虫,特别是杀灭各种菌蚊的效果很好,已被广泛应用。其主要杀虫成分为伴孢晶体毒素(Endotoxin)和芽孢,其中晶体是Bt细胞内形成的代谢产物,约占菌体的30%,当菌体成熟时伴随芽孢产生的方形或菱形易染色的晶体,其结构为低分子蛋白质——多肽,芽孢和晶体一旦被害虫取食后,对中肠消化液为碱性的昆虫则晶体毒索释毒。表现出较强的毒杀能力,使害虫口腔、肠道麻痹停食并出现毒血症,与此同时芽孢萌发并大量繁殖,致使中肠上皮细胞剥落而穿孔引发败症。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害虫死亡。

 

4.4.5  病原真菌

    能用于生物防治的真菌很多,例如菌寄生物、绿僵菌、帮斗哈菌和节丛孢菌最有应用价值。多数真菌都可产生有机酸类代谢产物。草酸可以溶解昆虫体壁的构成成分——弹性蛋白(Elastein)和类弹性蛋白(Elastein-like),因而可以破坏昆虫的体壁。

 

5  展望

    国内自2012年启动小宗作物用药优化登记,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管理、政策、技术、项目等要素,整合新的资源和力量,引导农药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按照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资料及登记试验要求,开展当地食用菌主要品种、主要防治对象的用药筛选试验及农药登记的药效试验、残留试验,加快推进食用菌用药登记进程,逐步解决食用菌用药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食用菌用药短缺的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化学防治是防治病虫害快速有效的方式,但是在食用菌上不提倡使用农药,尤其是出菇期,因为食用菌栽培周期短,且直接食用,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在栽培过程中,必须使用农药时应注意:(1)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对残效期长、不易分解及有刺激性气味的农药不能直接用于菌床或菌袋上;(2)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和食用菌无害的农药,并掌握适当的浓度,适期进行防治。

 

    由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生物防治应用困难还是较大。不过国外成功应用Bti和昆虫病原线虫防控食用菌害虫的案例可以借鉴和参考。此外,中国具有食用菌害虫的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资源,需要进一步研究害虫、食用菌和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系统研究害虫成灾机制。如何商业化推广应用建立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对于提高食用菌安全及品质、减少对农药使用的依赖,促进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农药快讯, 2019 (18): 1-7; 13.

tag: 食用菌  产业现状  病虫害  防治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2610.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