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快讯:2021年第2期
  文章:37篇
大豆锈病防治药剂研究进展(下)
更新时间:2021-02-04 点击量:2047

(上接《农药快讯》2021年第1期)

 

文献报道的部分活性化合物

2.1  三氟甲基噁二唑类化合物

  巴斯夫、先正达、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及沈阳化工大学等在多项专利中公开了取代三氟甲基噁二唑类化合物(图6),此类化合物对大豆锈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图 6 三氟甲基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专利CN110054596中,化合物1在25 mg/L下,抑菌活性不低于90%。专利WO2019003956中,化合物2在50 mg/L下,抑菌活性在70%以上。专利WO2018030460中,化合物3和4在200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70%以上。专利WO2018185211中,化合物5和6在200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专利WO2018188962中,化合物7和8在63 mg/L下,治疗活性均在85%以上,保护活性均在91%以上。专利WO2018219825中,化合物9和10在200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专利WO2018055135中,化合物11和12在200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专利WO2017103223中,化合物13和14在200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专利WO2017102006中,化合物15和16在200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

 

2.2  三唑类化合物

  拜耳公司公开了一系列三唑类化合物(图7),对大豆锈病活性较高。

 

图 7 三唑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由图7可见,专利WO2016156314中,化合物17和18在5 mg/L下,抑菌活性分别为95%和89%。专利WO2016156311中,化合物19在5 mg/L下,抑菌活性为95%。专利WO2018145933中,化合物20和21在100 mg/L下,抑菌活性均不低于90%。

 

2.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巴斯夫公司公开了一系列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图8),与已上市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相比,对大豆锈病活性有显著提高。

 

图 8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专利EP3047731中,化合物22和23在4 mg/L下,抑菌活性分别高达100%和97.5%。专利EP3031325中,化合物24在4 mg/L下,抑菌活性为77.5%。专利EP3029025中,化合物25在4 mg/L下,抑菌活性为90%。

 

2.4  吡啶酰胺类化合物

  吡啶酰胺类化合物主要由陶氏化学公司研究报道(图9)。此类化合物对大豆锈病活性突出,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图 9 吡啶酰胺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由图9可见,专利WO2016007531中,化合物26和27在25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70%以上。专利WO2016109303中,化合物28和29在25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专利US20130296373中,化合物30和31在25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专利US20130296375中,化合物32和33在25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专利US20130296372中,化合物34在400 mg/L下,抑菌活性在76%以上。

 

2.5  苯基脒类化合物

  先正达公司在专利WO2017067839中公开了苯基脒类化合物(图10),其中化合物35和36在200 mg/L下,对大豆锈病的抑菌活性在80%以上。

 

图 10 苯基脒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2.6  四唑酮类化合物

  先正达公司在专利WO2018055133中公开了四唑酮类杀微生物衍生物(图11),其中化合物37和38在200 mg/L下,对大豆锈病的抑菌活性在80%以上。

 

图 11 四唑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2.7  金属酶抑制剂类化合物

  陶氏化学公司在WO2015160665、WO2015160664中,分别公开了具有金属酶调节活性的化合物(图12),表明此类化合物对大豆锈病有一定防效。

 

  专利WO2015160665中,化合物39和40在50 mg/L下,抑菌活性在80%以上。专利WO2015160664中,化合物41和42在50 mg/L下,抑菌活性均在80%以上。

 

图 12 金属酶抑制剂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2.8  其他活性化合物

  华中师范大学公开了吡唑酰胺及吡嗪酰胺2类化合物(图13),均能够作为全新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对大豆锈病具有优异的防效。

 

图 13 其他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专利WO2019120218中,化合物43在50 g/hm2的低剂量下,抑菌活性仍可达到90%以上,与苯并烯氟菌唑防效相当。专利WO2019114526中,化合物44在50 mg/L的低剂量下,抑菌活性达到92.67%,明显优于丙硫菌唑和嘧菌酯,与对照药剂苯并烯氟菌唑防效相当。专利CN109666003中,化合物45在25 mg/L时,抑菌活性为100%;6.25 mg/L时,抑菌活性为98%。专利CN109666004中,化合物46在100 mg/L时的抑菌活性为100%;化合物47在25 mg/L时的抑菌活性为100%。

 

小结与展望

  大豆锈病是极其严重的病害,具有发病迅速、传播能力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豆锈病有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蔓延的趋势,发病面积随之增加,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性极强。

 

  目前大豆锈病防治药剂主要有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以及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中,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无论混配还是单一使用,杀菌效果均不超过80%,并出现交互抗性;吡唑酰胺类杀菌剂药剂效果有所下降,且因作用于病原菌单个位点,所以产生抗性的风险不可避免。因此,一方面,不仅要注意杀菌剂的混用和轮换使用,来有效延长杀菌剂的生命周期,同时也要注意作物种植的轮作周期;另一方面,不断寻找开发新型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也是解决大豆锈病抗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来源:《现代农药》2020年第6期)

 

农药快讯, 2021 (2): 15-18.

 

tag: 大豆锈病、杀菌剂、三唑类、吡啶酰胺类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news_detail_1421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