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有机磷类杀虫剂
全球销售额上亿美元的有机磷杀虫剂有6个:毒死蜱、乙酰甲胺磷、甲胺磷、乐果、丙溴磷和敌敌畏,近年的销售额与增长率见表10。
表10 部分重要有机磷类杀虫剂的全球销售额 (亿美元)
品 种 |
2003年 |
2005年 |
2007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毒死蜱 |
3.50 |
3.50 |
3.90(11.43%) |
4.95(26.92%) |
4.85(-2.02%1) |
5.50(13.40%1) |
乙酰甲胺磷 |
|
1.20 |
1.95(62.5%) |
2.60(33.33%) |
2.65(1.92%1) |
2.85(7.55%1) |
甲胺磷 |
|
1.0 |
1.65(65.0%) |
1.55(-6.06%) |
1.70(9.68%1) |
1.80(5.88%1) |
乐果 |
|
|
1.00 |
1.25(25.0%) |
1.40(12.0%1) |
1.50(7.14%1) |
丙溴磷 |
1.10 |
1.05 |
|
0.85 |
0.85 |
1.05(23.53%1) |
敌敌畏 |
|
|
|
1.00 |
0.80(-20.0%1) |
0.70(-12.5%1) |
1年增长率。
2.4.1 毒死蜱
毒死蜱是1965年由道化学公司开发的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专利早已过期。这个含氮杂环的有机磷杀虫剂以其极为广谱、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几十年来保持了健康发展的状态,在新烟碱类杀虫剂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全球第三大杀虫剂的地位。2011年全球销售额达到了5.50亿美元。目前,国内外工业品的含量都已经达到97%以上。我国的产品已在全球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毒死蜱原药的最大生产国与供应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该深入开发优质的混剂。
2.2.4.2 乙酰甲胺磷
乙酰甲胺磷是由Chevron Chemical公司开发的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1990年专利已经到期。它是高毒杀虫剂甲胺磷的低毒化产品,原药含量97%以上。近年全球销售额一直保持较快上升势头,见表10。
2.2.5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2.2.5.1 克百威
克百威是由FMC公司和拜耳公司联合开发的杀螨、杀虫、杀线虫剂。20世纪80年代中专利已到期。2003年全球销售额1.05亿美元,2005年1.40亿美元,两年增长33.33%;2007年2.10亿美元,两年增长50.0%;2009年2.20亿美元,两年增长4.76%;2011年2.10亿美元。
近年,克百威的低毒化品种丁硫克百威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全球销售额年增长率达到20%。这等于为克百威延长了“工业寿命”。
2.2.6 生物杀虫剂
2.2.6.1 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是美国默克化学公司 (现属先正达公司) 开发的生物杀虫剂。1985年上市,2003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50亿美元;2005年1.75亿美元,两年增长率16.67%;2007年2.90亿美元,两年增长率65.71%;2009年2.55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2.07%;2010年3.15亿美元,年增长23.53%;2011年3.35亿美元,年增长6.35%。全球市场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之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维菌素的衍生产品甲氨基阿维菌素,它也是美国默克化学公司 (现属先正达公司) 开发的生物杀虫剂。先正达在中国登记了95%的原药。它的市场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亿美元,2009年1.45亿美元,两年增长45.0%;但2010年有所下降,为1.35亿美元。
阿维菌素的专利早已到期。现在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各国申请了许多含阿维菌素的杀虫混剂专利。
甲氨基阿维菌素的专利US5299717,专利申请日:1993年9月29日。近年也申请了大量混剂专利。
热点专利杀虫剂品种的专利状况汇总于表11。
表11 热点专利杀虫剂品种的专利状况
类 别 |
品 种 |
专 利 |
到期日 |
专利权人 |
新烟碱类 |
噻虫嗪 |
CN93108584 |
2013-07-21 |
诺瓦提斯公司 |
噻虫胺 |
EP0376279A2
CN1026981C
CN1045261A
CN1060615C
CN1077843A
CN1411451A
CN1243739C
CN1051728A |
2009-12-27
2009-12-26
2009-12-26
1996-12-04
2010-05-19
2020-12-08
(与上一个同族)
1993-08-18 |
日本武田化学
日本武田化学
日本武田化学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校区
日本武田化学
拜耳公司
日本安哥洛商株式会社 |
双酰胺类 |
氟虫双酰胺 |
EP1006107A3
CN1255491A
CN1328246C |
2019-11-24
2019-11-30
2019-11-30 |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
氯虫苯甲酰胺 |
WO03015519A1
CN1678192A
CN100391338C |
2022-08-13
2022-08-13
2022-08-13 |
纳幕尔杜邦公司
纳幕尔杜邦公司 |
溴氰虫酰胺 |
WO2004067528 CN1829707A
CN100441576C |
2024-01-21
2024-01-21
2024-01-21 |
杜邦公司 |
拟除虫菊酯类 |
高效氯氟氰菊酯 |
EP107296B1 |
2003-08-31 |
UK ICI |
顺式氯氰菊酯 |
EP0067461B1
CN1461593A |
2002-05-06
2006-05-24 |
Shell 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
汪建利 |
生物杀虫剂 |
甲氨基阿维菌素 |
US5399717A |
2013-09-29 |
Merck & Company, Inc |
2.3 热点杀菌剂品种的市场及专利分析
以下主要分析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的一些热点品种,其它类别中还有很好的新杀菌剂,如巴斯夫公司开发的啶酰菌胺,2005年全球销售突破1亿美元,为1.05亿美元,2010年达到2.95亿美元,公司预计它的潜在销售峰值达到3亿欧元 (4亿美元) 以上。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2.3.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strobilurins) 杀菌剂
表12 部分重要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亿美元)
品 种 |
2003年 |
2005年 |
2007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嘧菌酯 |
4.10 |
5.20(26.83%) |
6.15(18.27%) |
9.10(47.97%) |
10.65(17.03% 2) |
12.45(16.90% 2) |
吡唑醚菌酯 |
|
3.85 |
4.60(19.48%) |
7.35(59.78%) |
7.00(-4.76% 2) |
7.90(12.86% 2) |
肟菌酯 |
2.25 |
2.05(-8.89%) |
2.92(42.44%) |
4.901(67.81%) |
5.35(9.18% 2) |
6.173(15.33% 2) |
氟嘧菌酯 |
|
|
|
1.50 |
1.40(-6.67%) |
1.75(25.0% 2) |
啶氧菌酯 |
|
|
|
1.45 |
1.35(-6.89% 2) |
1.60(18.52% 2) |
1 另有报道,2009年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肟菌酯额销售5.85亿美元;2年增长率;3为2011年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肟菌酯销售额。
2.3.1.1 嘧菌酯
嘧菌酯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第1个strobilurin类杀菌剂。作用机制独特,杀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真菌纲病害都有很好的活性,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至今已在100多个国家登记,用于120多种农作物病害防治。1996年上市后,全球市场迅速扩大,2009年全球销售9.10亿美元,2010年为10.65亿美元,2011年达到12.45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杀菌剂。
嘧菌酯的欧洲专利EP0382375,专利到期日:2010年1月25日;中国专利CN1023600B、CN 1047286。并于1999年6月4日在我国申请了行政保护。
2.3.1.2 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 (又名:唑菌胺酯) 是巴斯夫公司1993年发现的新型、广谱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由于其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被美国EPA列为“减小风险的候选药剂”商品化。2002年上市,2009年全球销售额已达7.35亿美元,2010年为7.00亿美元,2011年达到7.90亿美元。
吡唑醚菌酯德国专利DE4423612,专利到期日:2014年7月6日;中国专利CN1068313B、CN1154692、CN1308065。
2.3.1.3 肟菌酯
肟菌酯是先正达公司研制、拜耳公司开发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具有广谱、渗透、快速分布等性能,作物吸收快,加之具有向上的内吸性,故耐雨水冲刷性能好、持效期长,因而被认为是第2代strobilurin类杀菌剂。1999年上市,2009年全球销售额4.90亿美元 (另有报道,拜耳公司的销售额5.85亿美元),2011年拜耳公司的销售额6.17亿美元。
肟菌酯的欧洲专利EP0460575,专利到期日:2011年6月3日;拜耳公司没有申请中国专利,但申请、并获准中国行政保护。
2.3.1.4 氟嘧菌酯(详见《农药快讯》2013年第14期“品种介绍”栏目)
氟嘧菌酯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的二氢二噁嗪类内吸杀菌剂。也可把它归属于strobilurin类杀菌剂。2004年上市,2009年全球销售额1.50亿美元,2011年达到1.75亿美元。
氟嘧菌酯的美国专利US6103717,专利到期日:2018年7月16日;中国专利CN1072223B、CN1209808、CN1347878。
2.3.1.5 啶氧菌酯
啶氧菌酯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strobilurin类杀菌剂。由于具有内吸活性和熏蒸活性,它比嘧菌酯和肟菌酯具有更高的治疗活性。用于谷物,不仅杀菌,还有增产作用。2011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
啶氧菌酯的欧洲专利EP278595,专利到期日:2008年1月14日;中国专利CN1030749A、CN1020391B。
2.3.2 三唑类杀菌剂
近20年来,三唑类杀菌剂一直是各类结构的杀菌剂中销售额最大的1类杀菌剂。品种多,市场覆盖面广。部分重要三唑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见表13。
表13 部分重要三唑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亿美元)
品 种 |
2003年 |
2005年 |
2007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丙硫菌唑 |
|
1.13 |
2.39(111.50%) |
4.21(76.15%) |
3.85(-8.55%2) |
5.10(32.47%2) |
苯醚甲环唑 |
1.10 |
1.35(22.73%) |
1.95(44.44%) |
2.10(7.69%) |
2.25(7.14%2) |
2.55(13.33%2) |
氟环唑 |
2.80 |
2.95(5.36%) |
3.45(16.95%) |
4.25(23.19%) |
4.15(-2.35%2) |
4.85(16.88%2) |
丙环唑 |
|
1.40 |
1.85(32.14%) |
2.70(45.95%) |
2.50(-7.41%2) |
3.30(32.0%2) |
1 2009年拜耳作物科学公司销售额,另有报道4.21亿美元;2年增长率。
2.3.2.1 丙硫菌唑
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研发的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几乎对麦类所有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效。2004年上市;2005年全球销售就超过1亿美元,达到1.13亿美元;2007年全球销售翻番,达到2.39亿美元;2009年拜耳公司的全球销售额又比2007年翻番,超过5亿美元,达到5.10亿美元;2010年销售额下降,为3.85亿美元,这与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等强势品种的发展有关;2011年回升到5.10亿美元。见表13。
丙硫菌唑专利状况:世界专利WO9616048,专利到期日:2015年11月8日;中国专利CN1058712B、CN1060473B、CN1164229、CN1174193。
2.3.2.2 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是汽巴-嘉基公司 (现在的先正达公司) 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1991年上市,近年全球销售额连续增长,2009年达到2.10亿美元,2010年2.25亿美元,2011年2.55亿美元,见表13。
苯醚甲环唑的专利状况:GB2098607,专利到期日:2002年5月7日。
这个品种值得注意的是配伍性好,可以开发优良的混剂,另外要开发它的种衣剂,扩大应用范围,扩大市场。
2.3.2.3 氟环唑
氟环唑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1995年上市,近年全球销售连续增长,2009年达到4.25亿美元,两年增长23.19%;2010年4.15亿美元;2011年达到4.85亿美元。见表13。
氟环唑的专利状况:美国专利US4464381,专利到期日:2003年5月5日。
2.3.2.4 丙环唑
丙环唑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1983年上市,近年全球销售连续增长;2009年达到2.70亿美元,两年增长45.95%;2010年2.50亿美元;2011年达到3.30亿美元。见表13。
丙环唑的专利状况:美国专利US4079062,专利到期日:1998年3月4日。
2.3.3 保护性杀菌剂
2.3.3.1 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是罗门-哈斯公司 (现在的道农科公司) 开发的保护性杀菌剂。1961年上市,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可以说是“常青树”。2007年的全球销售4.0亿美元;2009年达到了5.50亿美元,两年增长37.5%;2010年5.70亿美元,年增长3.64%;2011年达到6.20亿美元,年增长率8.77%。
这个老牌的保护性杀菌剂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混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点专利杀菌剂品种的专利状况汇总于表14。
表14 热点专利杀菌剂品种的专利状况
类 别 |
品 种 |
专 利 |
到期日 |
专利权人 |
甲
氧
基
丙
烯
酸
酯
类 |
嘧菌酯 |
EP0382375
CN1023600
CN1047286 |
2010-01-25
2010-02-10
2010-02-10 |
ICI |
吡唑醚菌酯 |
DE4423612
CN1068313B
CN1154692
CN1308065 |
2014-07-06
2015-06-21
2015-06-21
2015-06-21 |
巴斯夫 |
肟菌酯
|
EP046057 |
2011-06-03 |
先正达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于2006年
8月16日在我国申请了肟菌酯行
政保护,并于2007年8月16日
获准,授权号:NB-EP2007081631 |
氟嘧菌酯 |
US6103717A
US6407233B1
CN1072223C
CN1209808A
CN1347878A
CN1495175A
CN1213037C |
2017-01-15
2020-04-27
2017-01-15
2017-01-15
2020-12-27
2017-01-15
2017-01-15 |
拜耳公司 |
啶氧菌酯 |
EP278595
CN1030749A
CN1020391B |
2008-01-14
2008-02-09
2008-02-09 |
ICI |
三
唑
类 |
丙硫菌唑 |
WO9616048
CN1058712C
CN1060473C
CN1164229A
CN1174193A |
2015-11-08
2015-11-08
2017-08-08
2015-11-08
2017-08-08 |
拜耳公司​ |
苯醚
甲环唑 |
GB 2098607A
CN102060850A
CN1631888A
|
2002-05-07
2013-01-12
2009-05-20
|
Ciba-Geigy
周保东、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
江苏耕耘化学有限公司、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
氟环唑 |
US4464381A |
2001-08-07 |
巴斯夫 |
丙环唑 |
US4079062 |
1995-03-04 |
JANSSEN PHARMACEUTICA |
2.4 热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市场与专利分析
2.4.1 乙烯利
乙烯利是1965年由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开发、拜耳公司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是全球销售额最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009年的销售额为1.55亿美元,2010年1.50亿美元。
乙烯利低毒,对人畜、环境安全,而且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是1个仍然具有很强生命力的老品种。
3 关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分析国内外农药热点品种的目的是为我国调整农药产品结构提供参考。因为农药品种多,而且对热点品种的评判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只能举例加以说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有时差异较大,经过我们判断后取用,主要是用于说明趋势。
关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农药研发投入,加强研发队伍建设,提高创制水平是全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的根本
中国农药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农药研发落后,投资少、力量弱、水平低,几十年处于仿制阶段。要从根本上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必须从加强新农药创制入手。
表15列出了先正达与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009—2011年的研发投入,它们占公司农药销售额的8.4%~10.6%。而我国农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仅有少数企业达到销售额的1%~2%。
表15 先正达与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009—2011年的研发投入(亿美元)
年 份 |
先正达 |
|
拜耳作物科学 |
研发投入 |
占农药销售的比率(%) |
|
研发投入 |
占农药销售的比率 (%) |
2009 |
6.79 |
8.6 |
|
6.50 |
10.0 |
2010 |
7.74 |
8.8 |
|
7.20 |
10.6 |
2011 |
7.98 |
8.4 |
|
7.30 |
10.0 |
3.2 精选发展品种,提高农药产品结构的整体技术水平
选择品种的原则:① 国际上具有相当市场的品种;② 销售增长迅速的品种;③ 估计有发展前途的品种;④ 具有特殊用途或新作用机制的品种。
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除草剂噁嗪草酮,可用于水稻田防除阔叶杂草、莎草和稗草等杂草。它是2001年上市的,虽然目前全球销售额还不高,可是,具有新的作用机制,在我国适用,而且可以解决现有除草剂的抗性问题,值得关注。
3.3 各企业的产品开发要采取“规避政策”、“自我保护”的发展方针
我国2008—2011年草甘膦销售额从巅峰到低谷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除了政府、行业领导管理不力的原因之外,企业发展的盲目性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领先的6家跨国公司,他们可以围绕相同的课题进行研发,而不会去重复建设其它公司已经大量生产的热点品种的装置。“规避”,实际上是保护自己。如日本农药公司1988年发现第1个双酰胺类杀虫剂氟苯虫酰胺之后,杜邦、拜耳、先正达等大公司并不是去“重复建设”氟苯虫酰胺装置,而是积极投入该领域的研发,从而创制出如氯虫苯甲酰胺这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鸣惊人”的产品。
因此,我国当前的“嘧菌酯热”应该紧急降温。据我调查,2013年3月11日之前我国嘧菌酯原药的登记 (在有效期之内的) 已经达到28家。除了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和美国默赛技术公司之外,其它26家均为国内企业。其中江苏14家,占53.8%。嘧菌酯制剂的登记产品32个,其中混剂产品11个,仅占34%。我国目前嘧菌酯登记厂家之多,和单剂产品登记占2/3,说明我们的企业在选择农药新产品的开发目标时缺乏冷静、全面的调查和思考。据报道,2011年我国嘧菌酯原药的产能已经达到1,500多吨,原药生产企业已超过10家,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和广东。先正达的嘧菌酯1996年上市,已经销售15年,他们控制了全球的主要市场。嘧菌酯在我国也有近10年的使用历史,加上不能科学合理用药,在山东、广东等地已经出现相当严重的抗性。那么,假如我们几十家登记企业都生产的话,市场在哪里?值得深思。千万不要走草甘膦的老路。
3.4 选择农药产品的宗旨是安全、经济、高效
这里所说的是农药“产品”的选择,而不是“品种”的选择。品种的选择是产品选择的基础,而产品的选择是品种选择的延伸。通过分析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ICAMA) 公布的2012年6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登记的40个农药产品,可以看到,单剂产品 (包括原药) 24个,占60%,混剂16个,占40%。在24个单剂中,包括了草甘膦、敌草快、吡蚜酮、丙溴磷、抗蚜威、丁硫克百威和吡虫啉等7个老品种,占29.2%,但是都为它们开发了新剂型,如WG、FS等。在16个混剂中,有7个产品 (占43.8%) 是选用莠去津、乙草胺、百菌清、霜脲氰、烯酰吗啉和丁硫克百威等老品种来复配的。由此可见,不管是选用新品种还是老品种,是选用单剂还是混剂,都要遵守安全、经济、高效的原则,而且现在是把安全放在第1位。
3.5 制订结合我国国情的农药创新战略
我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农药研发投入,创造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农药品种。但是要有适合国情的创新战略,而不能模仿跨国公司的创新道路。是否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的二次创新之路”。
我们可以把创新的重点放在:① 专利过期或即将过期产品的工艺、剂型、混剂和使用技术创新上;② 进行现有专利产品的“二次创新”。如大连瑞泽公司在氟虫腈基础上创制的丁虫腈;南开大学邹小毛教授基于通过农药分子结构的改造来增强农药水溶性的新理念而创制的类精喹禾灵结构的新农药化合物,都是成功实例。
3.6 创制、培育“重磅炸弹型”的农药产品
我们必须提高全国新农药创制的水平,创制品种要“少而精”,而不要“多而杂”。检验创制产品的唯一根本标准是全球销售额——市场占有率。
我们看看6大跨国公司之一的巴斯夫公司。他们高度重视新农药的研发,投入巨资,2010年投入3.93亿欧元 (5.09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0%,2011年又占销售额的10%。公司制造的新产品 (2002年以来上市的产品) 销售额峰值目标已经达到28亿欧元 (36.26亿美元)。如新杀菌剂吡唑醚菌酯 (商品名:F 500) 2009年全球销售额已经达到7.35亿美元,预计它的年销售额峰值已上升到10亿欧元 (12.95亿美元),这是真正的“巨型炸弹”!最近又报道,新除草剂苯嘧磺草胺 (商品名:Kixor) 也是一个重磅产品,预计它的年销售额峰值达到2亿欧元 (2.59亿美元)。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杀虫剂吡虫啉,2011年全球销售额达到10.2亿美元;杀菌剂肟菌酯,2011年全球销售额达到6.17亿美元;丙硫菌唑,2011年全球销售额达到5.10亿美元。
这些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重磅炸弹型”的农药产品,我们的创新不光指农药品种的创新,也包括农民可以在农田直接使用的制剂产品的创新。如先正达公司的水稻杀虫剂“福戈”(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它是我国目前水稻市场上的“四大天王”之一),公司的目标销售额达到3亿美元以上。又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将2010年新登记的杀菌剂bixafen与2004年上市的丙硫菌唑复配的产品,称之为“无以伦比”的长残效、广谱性杀菌剂,它的潜在年销售额峰值达到3亿欧元 (4.425亿美元)!这样的市场硕果正是这些跨国公司的农药混剂专利战略的成功体现。
专利局化学审查部张伟波副部长曾经在报告中介绍,拜耳、先正达公司几乎在农药新化合物创制的同时就积极、大量地研发农药混剂,在有的新有效成分的总专利数申请中,混剂专利的比例达到70%以上!
根据我国的不完全统计,至今创制的、已经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已有44个,其中杀虫、杀螨剂12个,占27.3%;杀菌剂21个,占47.7%;除草剂8个,占18.2%;植物生长调节剂3个,占6.8%。可是到目前为止,尚无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市场占有率高的重要品种。而我国创制的新农药品种中已有5个将在今后4年内专利到期了。如除草剂单嘧磺隆,2013年2月26日到期;单嘧磺酯,2014年12月7日到期;杀菌剂宁南霉素,2013年4月22日到期;氟吗啉,2016年8月20日到期;杀虫剂氯胺磷,2017年6月24日到期。如何将有限的农药研发费用花在刀刃上,需要认真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战略。
3.7 要提高农药专利的“含金量”不是“为专利而专利”
国外媒体纷纷报道,2012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可是,我们要看到,专利的质量和水平却令人担忧。由于我国各项评奖、评审、考核制度都要求有多少多少专利申请……这已经成为我国专利“泛滥”、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原因之一。农药专利的状况也是如此。
从近年我国农药专利申请状况调查可以看到,从2010年开始,中国农药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是,专利的内涵不同,美国的农药化合物专利占总申请量的29.20%~28.22%,而中国仅有21.73%~17.81%,见表16。我国急需提高农药专利的含金量。
表16 中、美、日3国近年农药专利申请状况
国 家 |
专利分类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比例/% |
排名 |
比例/% |
排名 |
比例/% |
排名 |
中国 |
农药化合物 |
21.73 |
3 |
19.92 |
2 |
17.81 |
2 |
农药制剂 |
16.66 |
|
16.71 |
|
17.06 |
|
农药其它 |
61.61 |
|
63.37 |
|
65.03 |
|
总量 |
|
2 |
|
1 |
|
1 |
美国 |
农药化合物 |
29.20 |
1 |
28.53 |
1 |
28.22 |
1 |
农药制剂 |
14.64 |
|
14.36 |
|
14.80 |
|
农药其它 |
56.16 |
|
57.11 |
|
56.98 |
|
总量 |
|
1 |
|
2 |
|
2 |
日本 |
农药化合物 |
29.46 |
2 |
28.71 |
3 |
28.76 |
3 |
农药制剂 |
16.49 |
|
16.59 |
|
16.81 |
|
农药其它 |
54.05 |
|
54.79 |
|
54.59 |
|
总量 |
|
3 |
|
3 |
|
3 |
3.8 农药企业要成为我国农药创新的主体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制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根据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制建设的意见》,我国到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也就是说,我们农药行业也必须在2020年之前建成创新型的农药行业。我们必须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农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根据近年我国专利申请人的调查,国外在中国的专利申请人中,企业占93.28%,而国内的企业申请人仅占20.14%。差距很大。
我国农药企业如何加快转变成农药创新主体,江苏扬农股份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
3.9 企业要建立、实施作物保护的整体解决方案
近年,农药的世界巨头先正达和拜耳公司等都调整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从以农药品种为本,转变成以作物为本。强调的是为农民提供作物保护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试图从以上列举的几十个品种的市场和专利状况来分析一下,如何合理开发和使用热点品种,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作物保护整体解决方案。
各种作物,从种子发芽到收获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会遇到包括病菌、害虫和杂草等害物的侵扰,要获得农业丰收,必须为各种作物提供包括使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的全程植物保护解决方案。建议各农药企业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来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产品开发的目标。而不是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农药装置。
以杀虫剂为例,上面列出的16个热点品种可分为6类:新烟碱类3个、双酰胺类3个、拟除虫菊酯类5个、有机磷类2个、氨基甲酸酯类1个和生物杀虫剂2个。2009年16个热点品种的总销售为48.05亿美元,新烟碱类销售额20.2亿美元,占16个品种总销售额的42.0%;双酰胺类2.2亿美元,占4.6%;拟除虫菊酯类11.9亿美元,占24.7%;有机磷类7.55亿美元,占15.7%;氨基甲酸酯类2.2亿美元,占4.6%;生物杀虫剂4.0亿美元,占8.3%。可以看到,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烟碱类和双酰胺类,占16个品种总销售额的46.6%。这说明,还有“半壁江山”是靠传统的老杀虫剂来支撑的。所以,我们在建立科学、有效的作物保护整体解决方案时,要通盘考虑,合理地选择开发和采用农药品种。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最时髦的”产品就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植物保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