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草醚属于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又名双嘧草醚。是高活性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施药后能很快被杂草的茎叶吸收,并传导至整个植株,抑制植物分生组织生长,从而杀死杂草。高效、广谱、用量极低。可有效防除稻田稗草及其他禾本科杂草,兼治大多数阔叶杂草、一些莎草科杂草及对其它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稗草,如稗草、双穗雀稗、稻李氏禾、马唐、匍茎剪股颖、看麦娘、东北甜茅、狼巴草、异形莎草、日照瓢拂草、碎米莎草、萤蔺、日本草、扁秆藨草、鸭舌草、雨久花、野慈菇、泽泻、眼子菜、谷精草、牛毛毡、节节菜、陌上菜、水竹叶、空心莲子草、花蔺等水稻田常见的绝大部分杂草。对大龄稗草和双穗雀稗有特效,可杀死1~7叶期的稗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除水稻、部分莎草以外的其他植物对其均表现一定程度的敏感。
双草醚在我国近年来也是热点品种,从2004年,日本组合首家农业部登记,至今为止,原药登记22家,制剂(单剂及复配制剂)40家。在我国中南部随着水稻直播面积不断扩大,双草醚的应用也随之拓展。由于双草醚本身产品特性以及使用时各项综合因素,在取得良好防效的同时,也有不良影响(药害)时有产生,为了能正确引导、科学用药,进一步延伸产品生命期,笔者结合市场实际、走访调查、总结,对双草醚产品的科学使用,正确使用、合理使用提出如下看法或建议:
一、严格控制施用期,严格控制施用量
由于双草醚的极高活性,必须严格控制施用期。双草醚在水稻使用适期为水稻4~6叶期。无论粳稻还是籼稻品种一般都要控制在5叶期以后施用。在5叶期以后,水稻对双草醚的降解能力显著增强,安全性大大提高。水稻4叶前使用,由于苗小、苗弱,很容易产生药害。100克/升双草醚悬浮剂的推荐亩用量在20~30毫升。由于双草醚与二氯喹啉酸有复合抗性,某些地区实际应用量在30~40毫升。但是,对于没有使用过的地区,应遵循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谨慎小心求证,施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有效成分控制在5克/亩以下)。超过6叶期,容易产生药害,应谨慎使用。
二、双草醚对不同水稻品种的选择性存在差异,严格控制使用品种
双草醚对不同的水稻品种存在选择差异。双草醚对水稻不同品种及不同叶期的安全性差异主要由植物体内重要代谢酶GST的代谢能力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表现为籼稻、杂交稻、粳稻、糯稻对双草醚的敏感度依次递增。品种安全性:籼稻>杂交稻>粳稻>糯稻。在应用中,无论籼稻、粳稻三叶期一心前使用都会有褪绿现象。三叶一心后使用,籼稻安全,而粳稻必须在5叶期以后使用。在田间苗弱、温差骤变、施用量偏高的情况下,施用3 d会出现褪绿现象,一般在7~10 d即可返青。在推广指导中,糯稻不推荐使用,籼稻、杂交稻需要结合地区的种植品种调整合适的剂量及施用期。
三、严格掌握用药量、对水量,选好器具科学喷药
100克/升双草醚悬浮剂在直播田使用,农业部登记:每亩用20~30克。这是最佳用药时期(稗草3~5叶)的用药量,如果稗草的叶龄大就需适当增加用药量,要根据具体稗草情况确定合理的用药量(有效成分需控制在5克/亩以内)。喷药对水量要足,一般为30~45公斤,不得低于30公斤(防止药液浓度过高,造成秧苗药害)。在喷药器具选择上一般选择手动喷雾器,切勿选择机动弥雾机(也是防止药液浓度过高,造成秧苗药害)。喷药时要做到喷雾均匀,不重喷(防止单位面积用药量过高)、不漏喷(没有喷到效果不好)。
四、注意温度变化,严格把握天气
双草醚的适宜施用温度范围在15~45℃之间。在适宜温度区间内,双草醚对杂草的防效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安全性也越好。在温度低于15℃的情况下,双草醚的防效表现不稳定。同时水稻生理代谢水平的降低,增加了药害的发生概率。南方地区,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用药时期气温变化较大,不建议使用,若使用(5月份)时,要注意气温变化,低于20℃,切勿使用,否则很容易产生药害。
双草醚的自然降解也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增加双草醚的降解速率增加,半衰期缩短。温度每升高10℃,双草醚的水解速率提高1.6倍。因此,双草醚的贮存应避免高温。高温下施用双草醚虽有利于药效发挥,也可能会缩短其药效期,降低防效,同时由于高温(高于35℃),水分蒸发快,也很容易产生药害。
五、严格遵循"先排水,后用药,再复水"的用药原则,确保药效发挥
在施药前需排干田间积水,使杂草露出,保持田间湿润。用药后2 d,复水,保持浅水层5 d(水层不能淹没心叶,以免产生药害),后进行正常的田间水管理。试验表明,先排水后复水对双草醚的药效发挥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双草醚在旱直播田的安全表现要好于水直播和移栽(机插秧)田,因此要注意田间水层深度,不要淹没心叶,以免产生药害。
六、注意环境pH,影响双草醚的防效
随着pH值的不断减小,双草醚的降解速率不断增加。在实际应用中,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铵、尿素三种常用肥料,由于磷酸二氢钾电离出H+,使双草醚降解速率变大,而碳酸氢铵和尿素相反水溶呈碱性,药效持效期变长。同时,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的差异也影响着双草醚的降解速率,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效。
七、了解药剂基本特性,切实解决非药剂本身引发的田间问题
双草醚属于嘧啶水杨酸类除草剂,是高活性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施药后能很快被杂草的茎叶吸收,并传导至整个植株,抑制植物分生组织生长,从而杀死杂草。双草醚用量极低。对因品种、使用时期、天气(温度、降雨)原因,过早过量使用、重喷、弥雾机喷药等人为使用不当的原因造成的田间问题如褪绿、黄化,植株矮缩,根系变短,受害严重时,死苗药害症状,可以采用碧护、芸薹素、赤霉素(920)、玉米素、吲哚乙酸等刺激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微肥均匀喷雾进行生长调节,减轻药害恢复生长。籼稻、杂交稻黄化5~7天后,自然恢复,对产量无影响。
双草醚对水稻ALS抑制作用规律:合理用量下,5叶期以后双草醚对籼稻ALS基本无抑制。其对粳稻的ALS的抑制5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小,9 d时基本无抑制。田间表现为,粳稻用药3 d开始有黄化褪绿现象,10 d后开始恢复,返青。粳稻上这种短时的抑制对最终产量的形成没有影响。对于首次使用双草醚的地区应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八、轮换使用,复配使用,减少抗性产生,延长产品生命期
随着除草剂使用时间的延长,杂草抗药性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一种除草剂长期连续使用,作用于同一靶标,加之农民在使用中对浓度和施用期掌握不准,极易造成杂草产生抗性,引起杂草群落的变化。轮换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靶标除草剂,可以延缓杂草对双草醚抗性产生。稗草出芽前可以采用芽前除草剂进行有效封闭,减少双草醚的使用;稗草芽后生长期可以与五氟磺草胺、莎稗磷、二氯喹啉酸等轮换或交替使用,进一步延长产品生命期。同时可以与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品种复配使用,既可以降低双草醚使用剂量,提高双草醚安全性,又可以扩大杀草谱,提高综合防效。
总之,使用双草醚,必须了解其产品特性,掌握苗情,注重天气,选准时期,科学操作,轮换使用,达到科学使用、正确使用、合理使用的目的,减少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田间药害,减缓双草醚抗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