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田草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农田杂草与作物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并传播病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有杂草1,400余种,列入名录的农田杂草有704种,分属87科366属,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农田杂草有60多种,其中恶性杂草15种,优势杂草31种,区域性优势杂草23种。
    目前,我国农田草害年发生面积约8,710万hm2次,防除面积9,380万hm2次。由于除草剂具有防除杂草效果好、速度快、成本低和使用简便等特点,因此使用除草剂是目前防除农田杂草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除草剂每年使用量约9.5万t(折百),占农药总用量的30%。常用除草剂品种150多个,制剂300多种。
1  农田杂草发生现状
1.1  农田杂草发生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我国农田杂草发生危害面积逐年扩大,2000年7,437万hm2,2010年达到9,165.6万hm2,增加了23.2%。2010年稻田杂草发生面积1,936.3万hm2,发生面积率为64.5%(发生面积率=杂草发生面积/作物种植面积×100%);麦田杂草发生面积1,782.2万hm2,发生面积率为73.3%;玉米田杂草发生面积2,157.4万hm2,发生面积率为66.1%;大豆田杂草发生面积489.1万hm2,发生面积率为57%。 1.2  恶性杂草危害损失大
    水田的稗草、双穗雀稗、千金子、杂草稻、异型莎草、鸭舌草、眼子菜、扁秆藨草,旱田的野燕麦、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香附子、柳叶蓼、反枝苋、看麦娘、节节麦、雀麦和白茅等危害严重又难于防除的恶性杂草危害损失大。近年来,黄淮海麦区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机械收割快速发展(机收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80%以上),以节节麦、雀麦为代表的恶性禾本科杂草也随之迅速传播蔓延,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损失加重。近年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5省节节麦、雀麦等恶性禾本科杂草发生危害面积134万hm2以上,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稳产、高产的隐患,严重威胁着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和粮食安全。在稻区,随着直播稻栽培面积和机械收割面积扩大,杂草稻发生范围和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威胁着我国水稻生产。据调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河南、云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甘肃、新疆和宁夏25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杂草稻发生,其中东北、华东、西北和华南为4个发生危害中心,尤以辽宁、宁夏、江苏中南部以及广东湛江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杂草稻危害最为严重的是直播稻田,但是,在东北稻区一些移栽稻田20.1万hm2,约占直播稻面积的25%。广东省雷州市2010年发生危害面积18,090 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9.3%。
 
图1 历年我国农作物杂草发生面积
 
图2 历年我国主要农作物杂草发生面积
 
图3 历年我国农药需求量
 
图4  历年我国主要除草剂需求量
1.3  外来杂草危害加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外贸易、旅游和交通的迅速发展,为外来杂草长距离的迁移与入侵、传播与扩散到新的生境中创造了条件。再加上我国气候和地理条件多样化,也为外来入侵杂草的生存提供了优异的环境,多数外来杂草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宜的栖息地。20世纪90年代末,强胜等调查发现我国外来杂草已有108种,隶属23科76属。其中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水葫芦、黄顶菊、加拿大一枝黄花、毒麦和波斯婆婆纳等外来入侵杂草在一些地区的扩散蔓延之势严重,已对农业安全生产、生物多样性、人畜健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威胁。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许多地方曾经将空心莲子草作为猪饲料引种扩散,以后逸为野生。空心莲子草在我国的发生分布和危害范围广泛,南从华南,北至华北平原地区,从华东直至西南的广大区域都有。空心莲子草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恶性杂草,危害水稻和旱作物如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烟草以及果园等,现仅有很少的几种化学除草剂对该杂草有效,而且这些除草剂的使用适期受到严格限制,特别是作物生长期间多不宜使用。再则,由于其地下的根状茎和肉质直根较难清除,除草剂对其作用甚微。发生严重的田块可致作物颗粒无收。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草现已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和西藏等省区,给当地的农、林、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给生态环境造成“绿色灾难”。
    波斯婆婆纳是一种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危害冬季作物小麦和油菜的区域性恶性杂草,其繁殖力强,防除较为困难,危害性较大。
    同时,一些外来观赏植物逃逸后也成为危险的外来入侵杂草。如黄顶菊原产南美洲,2001年在我国河北省衡水湖首次发现,短时间内形成优势种群,并快速向山东、河南和天津市等周边省、市蔓延。在河北省,2009年黄顶菊发生面积24,120hm2,侵入农田约3,350hm2,涉及该省的92个县(市、区),成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粮食生产构成了威胁。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花卉引种于我国的上海和南京等地,随后逃逸扩散,现已成为华东地区荒地、路边的主要杂草,并正迅速向其他地区扩散蔓延,已经给入侵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威胁。
    据20世纪末估计,外来杂草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危害面积达4,884,300hm2,防治面积3,517,500hm2,防除投入5.3亿元(人民币,下同),每年的经济损失已超过15亿元。
2  除草剂应用概况
    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田使用除草剂9.62万t(折百),占农药使用总量30.11万t的31.9%,挽回粮食损失215.7亿kg、棉花2.9亿kg、油料10.9亿kg、苹果4.1亿kg、柑橘6.5亿kg、蔬菜55.8亿kg。除草剂为有效控制农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应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乡镇企业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取代繁重的人工除草,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除草剂使用量逐年增加
    我国除草剂需求量2000年为4.08万t(折百),2012年为9.81万t(折百),增加了1.4倍(图3)。磺酰脲类、酰胺类、草甘膦和百草枯等除草剂需求量增幅较大,其中苄嘧磺隆、苯磺隆、吡嘧磺隆和烟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需求量从2000年的2,718 t(制剂量,下同),到2012年的1.41万t,增加4.1倍;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需求量从2000年的3.22万t,到2012年的6.37万t,增加97.4%;百草枯需求量从2000年的5,648 t,到2012年的3.22万t,增加4.7倍;草甘膦需求量从2000年的5.09t,到2012年的10.07万t,增加97.3%(图4)。
    在最近的11年间,我国农田除草剂的使用量(折百,下同)从2000年的3.84万t,占农药总用量的15.4%,到2010年的9.62万t,占农药总用量的31.9%,增加了1.5倍。
2.2  主要除草剂品种的使用量
    2010年我国使用量大的主要除草剂品种有:草甘膦11.1万t(制剂量,下同)、乙草胺3.75万t、百草枯3.07万t、莠去津2.06万t、丁草胺1.57万t、2,4-滴丁酯8,789 t、氟磺胺草醚4,975 t、2甲4氯4,081 t、精喹禾灵3,525 t、苄嘧磺隆2,662 t、苯磺隆2,354 t、二氯喹啉酸1,900 t、烟嘧磺隆1,680 t(表1)。 
表 1 2010 年主要除草剂品种使用量(制剂量)
| 品种 | 使用量 /t | 品种 | 使用量 /t | |
| 草甘膦 | 111,046 | 二氯喹啉酸 | 1,900 | |
| 乙草胺 | 37,511 | 烟嘧磺隆 | 1,680 | |
| 百草枯 | 30,784 | 精噁唑禾草灵 | 1,615 | |
| 莠去津 | 20,667 | 吡嘧磺隆 | 1,498 | |
| 丁草胺 | 15,793 | 扑草净 | 1,483 | |
| 2,4- 滴丁酯 | 8,789 | 二甲戊灵 | 1,439 | |
| 氟磺胺草醚 | 4,975 | 烯禾啶 | 1,418 | |
| 2 甲 4 氯 | 4,081 | 精吡氟禾草灵 | 1,346 | |
| 精喹禾灵 | 3,525 | 吡氟氯禾灵 | 1,126 | |
| 灭草松 | 2,783 | 异丙隆 | 1,114 | |
| 苄嘧磺隆 | 2,662 | 异丙甲草胺 | 1,084 | |
| 氟乐灵 | 2,545 | 苯噻草胺 | 711 | |
| 苯磺隆 | 2,354 | 喹禾灵 | 662 | |
| 甲草胺 | 2,321 | 草除灵 | 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