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农药研发如何掘金过期专利

作者:小超 更新时间:2015-04-10 点击量:1827

“我国生产了世界80%以上的农药,耗费了国内资源,牺牲了我们的环境,可是农药企业只得到了非常微薄的利润!所以,现在开发利用专利过期农药时,一定要跳出低端发展模式,不能只考虑生产原药,要在开发终端产品上下功夫,创制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这样才能获取丰厚的市场回报。”这是在近期举办的2015“赢在中国”农药市场高级论坛上,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笑形对农药企业的一番肺腑之言。

 

追捧个别过期专利 大大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据胡笑形介绍,20122016年有40个国外在中国的专利农药到期,这些专利过期农药品种2013年的销售总值为57.16亿美元,占全球作物保护市场份额的10.9%。当前,世界上创制一个可工业化的新农药需要投资8亿美元,筛选12万个化合物,耗时需910年,资金投入和时间耗费都很大。因此,无论是研发型企业,还是以仿制为主的非专利农药公司,都非常关注专利过期农药的开发与利用。

 

国内制剂企业对过期专利产品的追捧,从登记数量上就可见一斑。2012年,嘧菌酯专利到期,一年后,国内登记嘧菌酯的企业就超过200家,噻虫嗪也有超过百家企业登记。此外,几个专利即将到期的化合物如呋虫胺、吡唑醚菌酯也有近百家企业正在做田间试验,准备报登。我国的农药新品种开发往往是蜂拥而上,造成许多产品的产能极度过剩,竞相降价,最后谁也不赚钱,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嘧菌酯和噻虫嗪都是近年来专利到期而且技术成熟的好产品,其2013年全球销售额分别位于杀菌剂的第一位(11.65亿美元)和杀虫剂的第二位(12.0亿美元)。但我国100多厂次的原药登记,不光花费了几亿元的登记费用,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都上马生产这些农药产品,它们的市场在哪里?

 

看准大势选择研发品种 开拓转基因作物市场

谈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专利过期农药,胡笑形认为,应该选对品种,开拓转基因作物市场。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据报道,2014年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市场价值278亿美元,增长5.3%,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11%,到2019年达到468亿美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而言,要解决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农药行业必须密切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及时调整农药发展战略。

 

以麦草畏为例,近年孟山都成功开发了耐麦草畏作物,为这个1965年上市的旱田除草剂老品种打开了新的潜在市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种耐麦草畏作物正在加快产业化种植,耐麦草畏作物的开发与抗草甘膦杂草的蔓延,为麦草畏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今年初,美国农业部已经正式宣布解除对孟山都耐麦草畏性状技术的管制,各种耐麦草畏作物加快实施商品化种植的同时,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用于耐麦草畏棉花、大豆的麦草畏新制剂,有望获得美国登记。新制剂可以防除190多种阔叶杂草,包括抗草甘膦杂草。

 

在胡笑形看来,我国开发麦草畏一定要走高端路线,不能只卖原药,成为外国公司廉价的供应商。国内农药企业要结合转基因作物的需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得到应有的市场回报。

 

研究专利期后保护策略 突破技术壁垒关卡

胡笑形提醒国内农药企业,国外农药企业在专利期满前必会制定相关策略,即使这些产品失去专利保护,外企也不会轻易将市场拱手相让。为了保护市场,跨国公司在有效成分的专利到期后,会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补充保护证书,使有效成分的专利保护期延长5年;申请混剂专利,扩大保护范围等。

 

此外,国内企业在得到原药证明上也会受到外资企业打压。虫螨腈产品专利在2009年就已经到期,当时国内企业蜂拥而上登记相关证件。但由于只有巴斯夫可以提供原药证明,因此直至2013年底相关登记放开,国内企业才获得虫螨腈产品的登记。

 

通过技术壁垒设卡是国外企业采取的另一种手段。如多杀霉素专利几年前就已经到期,不少企业也获得相关制剂证件,但却无法正常生产销售。主要原因是多杀霉素由特殊工艺发酵而成,要求纯度和生物活性都很高,国内没有企业能生产合格的多杀霉素原药,而陶氏又没有放开给国内企业提供原药,导致市场上并没有成熟的产品。

 

    胡笑形认为,在我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和新农药的开发方面,急需国家各相关部门的科学指导,引导企业合理地选择品种,理性上马,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局面。农药管理部门则应及时制定农药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发展战略,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甚至包括限制发展的意见,通过定期组织通报会和交流会,避免企业在某些专利过期产品上的一哄而上、盲目上马现象。
tag: 农药快讯  农药信息  政策要闻  新闻资讯  专利过期产品  创制农药  新产品开发  跨国公司  农药上市公司  病虫害防治  传媒  期刊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141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