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市场
2014年,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为13.72亿美元,占632.12亿美元全球农药(包括非作物用农药在内)市场的2.2%,占163.65亿美元杀菌剂(包括非作物用杀菌剂)市场的8.4%。其201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9.9%;2009—201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7.2%。这两个增长率均居各类杀菌剂之首。
表1 近几年全球SDHI类杀菌剂的销售额及其增长情况
| 
 | 2009年 | 2013年 | 2014年 | 增长率(%) | |
| 2014/13年  | 2009—2014年  | ||||
| SDHI类杀菌剂销售额(亿美元) | 4.12 | 10.56 | 13.72 | +29.9 | +27.2 | 
| 占杀菌剂市场份额(%) | 3.7 | 6.7 | 8.4 | n.a. | n.a. | 

图1 2009—2014年全球SDHI类杀菌剂的市场走势
表2 2014年SDHI类杀菌剂中五大领先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其销售额
| 排名 | 中文通用名 | 英文通用名 | 所占份额 | 销售额(亿美元) | 
| 1 | 啶酰菌胺 | boscalid | 28.4% | 3.90 | 
| 2 | 氟唑菌酰胺 | fluxapyroxad | 20.8% | 2.85 | 
| 3 | 联苯吡菌胺 | bixafen | 14.6% | 2.00 | 
| 4 | 氟唑菌苯胺 | penflufen | 9.5% | 1.30 | 
| 5 | 氟唑环菌胺 | sedaxane | 6.2% | 0.85 | 
| 
 | 其他 | 
 | 20.5% | 2.81 | 
| 
 | 合计 | 
 | 100.0% | 13.72 | 
2014年,SDHI类杀菌剂中的前五大产品分别为:啶酰菌胺、氟唑菌酰胺、联苯吡菌胺、氟唑菌苯胺和氟唑环菌胺,这5个产品的总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占该类产品市场的79.4%。
表3 2014年全球SDHI类杀菌剂的产品信息(销售额,亿美元)
| 中文  | 2014年  | 上市时  | 应用 | 开发公司 | 商品名 | 2009—2014 | |
| 用药量  | 处理  | ||||||
| 啶酰菌胺  | 3.90 | 2003 | 
 | 叶面处理 | 巴斯夫 | Endura、Pristine | +6.9 | 
| 氟唑菌酰胺  | 2.85 | 2012 | 100~200 | 叶面、种子处理 | 巴斯夫 | Xemium | n.a. | 
| 联苯吡菌胺  | 2.00 | 2010 | 
 | 叶面处理 | 拜耳 | Aviator | n.a. | 
| 氟唑菌苯胺  | 1.30 | 2012 | 
 | 种子处理 | 拜耳 | Emesto | n.a. | 
| 氟唑环菌胺  | 0.85 | 2011 | 
 | 种子处理 | 先正达 | Vibrance | n.a. | 
| 萎锈灵  | 0.75 | 1966 | 1,100~1,400 | 种子处理 | 科聚亚、拜耳、Sundat、JinHung | Vitavax | 0.0 | 
| 氟吡菌酰胺  | 0.60 | 2012 | 200~250 | 叶面、种子处理 | 拜耳 | Luna | n.a. | 
| 吡噻菌胺  | 0.50 | 2009 | 
 | 叶面处理 | 三井化学、杜邦 | Gaia、Affet | +58.5 | 
| 吡唑萘菌胺  | 0.35 | 2010 | 
 | 
 | 先正达 | Bontima | n.a. | 
| 氟酰胺  | <0.30 | 1984 | 225~600 | 叶面处理 | 日本农药 | Moncut | +4.6 | 
| 噻呋酰胺  | <0.30 | 1997 | 125~250 | 叶面处理 | 日产 | Greatam | +8.0 | 
| 呋吡菌胺  | <0.10 | 1997 | 300~400 | 叶面处理 | 住友化学 | Limber | -9.7 | 
| 苯并烯氟菌唑  | <0.10 | 2013 | 
 | 叶面处理 | 先正达 | Solatenol、Elatus | n.a. | 
| 灭锈胺  | <0.10 | 1980 | 900~1,200 | 叶面处理 | 组合 | Basitac | -4.4 | 
| 异丙噻菌胺  | <0.10 | 2014 | 
 | 
 | 石原产业 | 
 | n.a. | 
| 总计 | 13.72 | 
 | 
 | 
 | 
 | 
 | +27.2 | 
1966年,SDHI类杀菌剂中第一个产品萎锈灵上市。2009—2014年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共8个。
2 SDHI类杀菌剂的发展历程
SDHI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呼吸作用过程中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而发挥作用。在2003年啶酰菌胺上市之前,SDHI类杀菌剂的商业价值有限。然而,随着啶酰菌胺及许多吡唑酰胺类SDHI类杀菌剂的上市,该类产品在市场上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成为杀菌剂中增长最快的产品类型。
SDHI类杀菌剂皆为内吸性产品。1966年,有利来路(现科聚亚)公司的萎锈灵上市,用作种子处理剂。20世纪80年代初上市了氟酰胺(flutolanil)和灭锈胺(mepronil),两产品均用于水稻。1997年上市的两个产品也用于水稻,分别为:陶氏益农的噻呋酰胺(thifluzamide)和住友化学的呋吡菌胺(furametpyr)。
2003年,巴斯夫啶酰菌胺上市,由于该产品用于广泛的作物上,成为推动该类产品增长的主要力量。2009年,同样广谱的吡噻菌胺(penthiopyrad)上市,该产品由三井化学和杜邦共同开发,杜邦负责开发美洲、欧盟和澳大拉西亚地区市场。
啶酰菌胺的作用机理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他们投入了相当的研发力量,开发了许多新的SDHI类杀菌剂,并陆续上市。随着精细化学工业的发展,许多用于吡唑酰胺类产品的关键中间体得以经济地生产出来,从而使得吡唑酰胺类产品在价格上获得了竞争优势。2010年,拜耳的联苯吡菌胺(bixafen)和先正达的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上市;2011年,先正达的氟唑环菌胺(sedaxane)上市;2012年,拜耳的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氟唑菌苯胺(penflufen),以及巴斯夫的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上市;2013年,先正达的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上市。
3 SDHI类杀菌剂中的主要产品
3.1 啶酰菌胺(boscalid)
在SDHI类杀菌剂中,目前销售额最大的是啶酰菌胺(boscalid),由巴斯夫公司于2003年引入市场,用于防治葡萄、果蔬和草坪上的白粉病,以及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灰霉菌(Botrytis spp)、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pp)和Monolinia等引起的病害。目前,啶酰菌胺最重要的应用作物为油菜、果树、蔬菜和谷物,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登记。2003年,啶酰菌胺在许多欧洲市场上市,用于广泛的蔬菜作物。上市产品既有单剂(商品名Endura),也有与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的复配产品,商品名为Pristine。其后还开发了与醚菌酯(kresoxim)和氟环唑(epoxiconazole)等的复配产品。2008年,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种子处理剂Coronet在美国取得登记,用于多种蔬菜、棉花、大豆和向日葵;2011年,扩作至草坪。2015年,巴斯夫在英国上市了啶酰菌胺与醚菌胺(dimoxystrobin)的复配产品Pictor;同年,在德国上市了啶酰菌胺与叶菌唑(metconazole)的复配产品Efilor,两者均用于油菜。
巴斯夫已在巴西的Guaratinguetá兴建了啶酰菌胺生产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013年,公司扩大了啶酰菌胺的产能。
2014年,啶酰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3.90亿美元,这得益于许多地区杀菌剂的增长,尤其是欧洲市场的增长。其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9%。
3.2 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
SDHI类杀菌剂中的第二大产品为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商品名Xemium)。2012年,巴斯夫将该产品引入市场,在美洲和欧洲用于谷物、大豆、玉米和油菜等。氟唑菌酰胺既可叶面喷雾,也可种子处理。公司开发了氟唑菌酰胺的多个复配产品,如与氟环唑(epoxiconazole)的复配产品Adexar,用于谷物;与氟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产品Ceriax,用于谷物;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产品Priaxor和Merivon,用于大豆。氟唑菌酰胺的开发速度较快,在许多作物和国家持续获得登记。巴斯夫指出,氟唑菌酰胺将在全球70多个国家登记,用于100多种作物上。由此,公司将氟唑菌酰胺的年峰值销售额提升到6.00亿欧元,是公司最初期望值的3倍。氟唑菌酰胺现已在绝大多数主要地区市场取得登记,如中国、巴西、欧洲和美国等。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最近投资扩大巴西Guaratinguetá(在圣保罗附近)生产厂的制剂加工能力。上面已经提及,该厂也生产啶酰菌胺。氟唑菌酰胺的市场销售相当强势,上市后即出乎意料地逐年递增,2014年,其全球销售额为2.85亿美元。2014年,氟唑菌酰胺销售额的增长主要受到巴西市场的驱动,这是该产品2013年引入巴西市场后的第1个全年。
3.3 联苯吡菌胺(bixafen)
联苯吡菌胺(bixafen)由拜耳公司于2010年上市。该产品被开发,专用于叶面喷雾,防治叶斑病和疫病。据报道,联苯吡菌胺与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复配对壳针孢菌(Septoria spp)引起的病害具有非常好的活性。2010年,该复配产品在英国获准登记,用于小麦和大麦。2011年,联苯吡菌胺在德国和智利上市,继而在许多欧洲市场上市,2013年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附录1。联苯吡菌胺的市场发展非常快,尤其是随着联苯吡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产品Xpro系列的成功上市,使其市场增长显著。据证实,Xpro系列对防治谷物上的主要病害特别有效。2014年,其销售额强劲增长,达2.00亿美元。
3.4 氟唑环菌胺(sedaxane)
2011年,先正达在阿根廷上市氟唑环菌胺(sedaxane)与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咯菌腈(fludioxonil)和噻虫嗪(thiamethoxam)的复配产品,该产品作为种子处理剂,用于小麦和大麦。氟唑环菌胺比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更具内吸性。据称,氟唑环菌胺能促进根系生长,降低非光化学淬灭,使作物增产。氟唑环菌胺开发用作种子处理剂,用于大豆、油菜、玉米、甘蔗和果蔬作物,常与精甲霜灵(metalaxyl-M)、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噻虫嗪复配。继2011年在阿根廷首先登记后,2012年,在美国登记,用于大豆、谷物和油菜,商品名Vibrance(氟唑环菌胺+精甲霜灵+苯醚甲环唑),2013年,进一步扩大登记到30多种作物上。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和加拿大也都取得了登记。2014年,在欧盟取得正式登记,并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附录1中。Rizobacter已与先正达达成协议,作为阿根廷基于氟唑环菌胺种子处理剂的独家供应商,2015年在阿根廷上市了Compinche SX和Tenacius SX,用于谷物。
先正达持续不断地上市基于氟唑环菌胺的复配产品,作为Avicta、Helix和Vibrance系列产品的一部分。氟唑环菌胺自上市以来,其销售额就逐年增长,2014年达0.85亿美元。
3.5 氟唑菌苯胺(penflufen)
氟唑菌苯胺(penflufen)2012年由拜耳公司上市,作为种子处理剂用于许多作物,如马铃薯、谷物、油菜、大豆和棉花。拜耳开发了氟唑菌苯胺的许多复配产品,配伍产品包括噻虫胺(clothianid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和甲霜灵(metalaxyl)等,商标名为Emesto和EverGol等。据称,该产品也有增产功能。2011年,氟唑菌苯胺在英国首先登记,用于马铃薯;2012年,在美国、加拿大和乌克兰登记;2013年在澳大利亚登记;2013年还在欧盟取得登记。杜邦先锋已经与拜耳达成协议,拜耳向杜邦先锋提供EverGol Energy,这是氟唑菌苯胺与丙硫菌唑、甲霜灵的复配产品,该产品作为杜邦在美国大豆种子处理项目的一部分。氟唑菌苯胺的销售额持续较快地增长,2014年更是大幅增长,销售额为1.30亿美元。
3.6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由三井化学于2009年在日本上市,商品名为Aphet和Gaia。Aphet用于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Gaia用于草坪。吡噻菌胺可有效防治白粉病、灰霉病、锈病和由丝核菌(Rhizoctonia)引起的病害。该产品已授权给杜邦,在美洲、欧盟和澳大拉西亚地区商品化开发。2011—2012年间,吡噻菌胺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登记,商品名为Fontelis和Vertisan。Fontelis用于果树和蔬菜;Vertisan用于耕地作物。2013年,Velista在澳大利亚上市,用于草坪;Vertisan(用于谷物)和Treoris(吡噻菌胺+百菌清;用于小麦)在英国上市。另外,吡噻菌胺也已在欧盟取得登记。
2014年,吡噻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50亿美元;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8.5%。
3.7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2010年由先正达公司引入市场,主要靶标谷物叶面病害,具有预防作用,可防治白粉病和眼斑病等,也具有增产作用。吡唑萘菌胺分子中含有苯并降冰片烯环,可提供亲脂性,帮助药液粘附于靶标位点的叶片表面。该产品也可用于果用蔬菜、芸苔、葫芦、香蕉、油菜、梨果和观赏植物,防治真菌病害。吡唑萘菌胺最初在英国登记,商品名为Bontima,这是吡唑萘菌胺与嘧菌环胺(cyprodinil)的复配产品,用于大麦;其后,吡唑萘菌胺还在德国、阿根廷和中国取得登记;该产品亦已在欧盟取得登记,并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附录1。
2014年,吡唑萘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35亿美元。
3.8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由拜耳公司开发,叶面喷雾和种子处理皆可,可有效防治谷物上的白粉病和叶斑病,也可用于特种作物和工业植被。继2012年在英国上市Raxil Star(氟吡菌酰胺+丙硫菌唑+戊唑醇)后,氟吡菌酰胺还在许多重要市场取得登记,如土耳其、哥斯达黎加、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登记产品主要是与其他产品的复配。氟吡菌酰胺在欧盟也已取得了登记。2014年,拜耳的种子处理产品ILeVO(氟吡菌酰胺)获准登记。据报道,ILeVO是保护大豆幼苗免遭土传真菌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Fusarium virguliforme)侵害的第1个产品,这种真菌能引起猝死综合症。
2014年,氟吡菌酰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60亿美元。
3.9 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
先正达新近上市了SDHI类杀菌剂中的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据报道,该产品防治亚洲大豆锈病的活性最高,也可用于许多其他作物。2013年,苯并烯氟菌唑产品在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上市;2014年,在巴西登记,其后上市。杜邦已经获得该产品的授权,将其与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复配,在巴西用于大豆和其他作物。基于苯并烯氟菌唑的许多复配产品即将在美国上市,其中包括与嘧菌酯(azoxystrobin)和丙环唑(propiconazole)的复配产品,用于玉米和果蔬,与嘧菌酯的复配产品,用于大豆、花生和马铃薯。据先正达报道,2014年底在拉美、2015年在欧洲,苯并烯氟菌唑都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然而,这些数据并没有进入农业年的市场数据,从而造成市场分析中,苯并烯氟菌唑的销售额偏低。
3.10 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
在SDHI类杀菌剂中,最近上市的是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该产品由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发,2014年由Summit Agro在美国上市,用于草莓,防治灰霉病。
4 SDHI类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
表4 正在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
| 有效成分 | 开发公司 | 开发代号 | 用药量(g/hm2) | 主要作物 | 
| fluindapyr | 意赛格/富美实 | IR9792/F9990 | 60 | 玉米、大豆、谷物、水稻 | 
| pydiflumetofen | 先正达 | SYN 545974 | 
 | 果蔬、玉米、大豆、谷物 | 
| pyraziflumid | 日本农药 | NNF-0721 | 100~375 | 水稻、果蔬、草坪 | 
2014年,又有两个SDHI类杀菌剂在开发中,它们分别为:fluindapyr和pyraziflumid。Fluindapyr由意赛格和富美实共同开发,叶面喷雾,可用于许多作物。Pyraziflumid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和草坪。
5 SDHI类杀菌剂的市场展望
在啶酰菌胺上市之前,由于日本水稻市场走弱等,SDHI类杀菌剂销售额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即便增长,也主要由萎锈灵(carboxin)推动,该产品被推广到不断增长的种子处理剂市场。随着啶酰菌胺的上市,SDHI类杀菌剂销售额增速明显提升。因为啶酰菌胺更广谱,且适用作物广泛,而不像之前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主要用于水稻作物。
近5年,新产品上市进一步推动了SDHI类杀菌剂市场的增长。这些上市新产品包括联苯吡菌胺(bixafen)、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氟唑环菌胺(sedaxane)和氟唑菌苯胺(penflufen)等。这些新产品的市场增长很快,总体上超越了该类杀菌剂。
然而,SDHI类杀菌剂抗性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建议,将SDHI类杀菌剂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复配使用。SDHI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相似,都是线粒剂呼吸作用抑制剂,但它们作用于不同的位点,因此没有交互抗性。SDHI类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害,尤其是谷物上由壳针孢菌(Septoria spp)引起的病害,以及亚洲大豆锈病等。
SDHI类杀菌剂仍具备大幅增长的潜力,近几年上市的新产品有望进一步推高该类产品的市场,尤其像苯并烯氟菌唑等。因此,SDHI类杀菌剂将持续领导杀菌剂市场的增长。
表5 SDHI类杀菌剂市场及未来预测
| 
 | 2009—2014年  | 2014年销售额  | 2019年销售额  | 2014—2019年复合  | 
| SDHI类杀菌剂 | +27.2 | 13.72 | 20.50 | +8.4 | 
据Phillips McDougall公司预测,2019年,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将达20.50亿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农药快讯》2016年第4期;欢迎订阅2016年《农药快讯》和《现代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