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央视财经对话红太阳董事长杨寿海

作者:李运 更新时间:2018-01-08 点击量:7439

    “负5,000到500亿、环保农药巨人、东方不落的太阳……”提到杨寿海3个字,总会想到这些璀璨辉煌的荣誉。作为中国农药行业的传奇人物,近些年杨寿海带领红太阳集团,大胆布局,跨界融合,企业涉足六大产业27个行业,擘画出一幅宏大的企业发展蓝图。

 

    杨寿海到底打着什么样的算盘?他准备把红太阳集团带向何方?带着这样的疑问,2017年12月31日,央视财经走进红太阳,借参加“成就百万能人,健康亿万百姓中国行”启动大会之机,探寻“环保农药巨人”的转型之路。

 

 

 

勇立潮头,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

    记者:咱们红太阳创业立业28年,历经数次经济改革大潮,取得了“世界八强”、“亚太第一”、“中国连续十三连冠”等荣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号召,两年来,我们红太阳是如何紧随国家战略,在企业端策应供给侧改革的?

 

    杨寿海: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以生物智能为核心,实现传统技术转型。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在世界农药行业率先转型为生化农业为主体的环保农业,从而促进整个农药行业的升级换代,减量增效。同时我们将环保农药和医药健康结合,根据生产理念相同、生产工艺相似、生产流程相通的原则,我们将其延伸形成大健康产业,构建一个由健康保健品产业、健康福利品产业和健康农业、功能农业和功能农药组成的新产业链生态圈;第二方面,通过垂直整合和跨界融合,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我觉得我们的传统产业已经到了1个边界,而现在的新兴产业也刚刚从边界处起步,如何打破边界,将传统产业和现代技术进行跨界融合,可能是当前企业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以我们的大汽车产业为例,近年来,我们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开发新动能产业链:从新能源到新材料,从新材料到新动能总成,再从新动能总成到新动能汽车服务,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可以说,我们完美践行了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要求。

 

逆势而上,以创新催生企业发展动力

    记者:现在大家都说制造业产能过剩,传统制造产业不景气……在这样的环境下,咱们红太阳始终保持高速的成长态势,这里有什么秘诀可以给制造企业分享,让他们有借鉴呢?

 

    杨寿海:企业所有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我觉得我们能够在创业28年当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秘诀只有1个——创新。创新的根本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理念创新和团队创新。红太阳每次转型都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很好地把握市场,根据市场动向进行转型。我们的企业历经5次转型,产品更是经过无数次的优化,正是由于产品永远与市场连接在一起,这才营造出我们在买方市场的良好口碑。

 

链接全球,倾力打造六大高价值产业链

    记者:从纵向看,在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要振兴实业;从横向看,中国的实业需要脱胎换骨,往价值链更高的层面攀爬,实现全球性竞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您提出的 “一核五芯”产业布局,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呢?

 

    杨寿海:过去我们国家的企业大多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这次国家号召实施创新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就是在向我们传达“要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的信息。这一信息,在我的理解,即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市场、品牌和模式的创新。

 

    近年来,红太阳锚定价值链高端不动摇,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我们的生化农药、环保农药向上游转型,变成了生化医药,生物质新材料发展为生物工程农业。再往上,就能衍生出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生化医药,最终形成大健康产业链生态圈。

 

    汽车实际上也是大健康产业的一份子,属于鼻尖上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雾霾的形成有40%~60%的责任在汽油,所以我们要解决发动机动力问题。通过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减少汽油使用量,研究新能源替代汽油,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大势。

 

    大数据是我们“一核五芯”的绝对核心,因为我们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也就是“工业4.0”模式。同时,我们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裂变式改造,同时链接智能物流、物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最终形成大数据产业链生态圈。

 

筑巢引凤,助推“一核五芯”六大产业腾飞

    记者:大健康是未来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对于其他企业,红太阳世界村集体布局大健康有什么优势?世界村健康产业集团是基于什么样的愿景,要搭建1个智慧零售平台?

 

    杨寿海:我们有几大优势:第一,我们有产品和产业链的优势。目前,我们的大健康产业已经形成了四大制造业产业链生态圈,在中国健康产业中,没有一家企业拥有如此规模的制造能力,同时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专利产品66种,控制明特优产品近万种。可以说从产品产销两端,我们都拥有了绝对的天然优势。第二,我们有平台优势。我们拥有工业云和工业服务云,包括正在搭建的红太阳制造服务业云,这些都是基于我们拥有华东地区规模第一的服务器集群,夯实的基础为我们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和智能物流等业务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第三,我们有源头优势。目前,我们与国内29个省、1,900多个县市建立了合作关系,拥有众多第一手资源,中国1,588个标志性产品我们已经垄断396个。尤其在黑龙江、广西、贵阳等地区,我们还建造了健康农场。这些宝贵的资源,组成了支撑智慧零售平台的坚实地基。第四,我们的产业布控全球。凡是购买我们环保农药的国家,都是重视食品健康的农业大国。通过与这些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已经垄断全球产品超过一万种,其中有功能性或带有辅助功能性的产品过5,000种。今天的会议现场,来自马来西亚、南美、澳大利亚、非洲等地区的供应商纷至沓来,与我们洽谈更深层次的合作,他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科研技术和加工生产,将这些绿色食品变成“创意农业”。第五,我们有金融优势。2017年,我们组建了一家金融控股集团,专门负责集团各大产业的资本运作。未来,我们计划投入888个亿来完善大健康产业链,初步估计,整个完成这条产业链生态圈需要2,500亿。所以,大健康产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投入少回报多。大健康是1个一产、二产跟三产的深度融合,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产业和医疗的融合、产业和金融的融合,更是产业和文化的融合。

 

高屋建瓴,誓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近几年红太阳为中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做了很多的幕后工作,能具体说说咱们企业到底做了哪些事么?

 

    杨寿海:近年来,老百姓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吃饱饭变成吃好饭,如何保证自己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成为当下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我们企业在健康产业健康食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食品健康首先要从农作物种植开始,种的不安全,你就无法使食品安全,后面怎么弄都不行,那是源头。所以我们和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心,联合制定健康农产品的标准认证,叫做“三G一标一码”——第一,国际上类似的标准叫做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叫做GAP;第二是生产加工过程,按照国际医药标准进行生产,叫做GNP;第三是流通和零售过程,必须按照医药的国际标准,叫做GSP;第四每1个农产品都要有1个标准,来区分是绿色、无公害、有机,每1个产品有1个码,有1个“身份证”,老百姓用手机扫一扫,产地信息,辨别真假,一扫便知,这就是我们的“三G一标一码”。为什么农业部愿意把整个全中国的国家目录产品交给我们红太阳推广,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三G一标一码”,这样的机制一旦成型,我们未来的食品将真正实现从田头到舌头全程可溯。

 

剑指2023,成就百万能人、带富千万好人、健康亿万高人

    记者:互联网企业瞬息万变,能不能描绘一下红太阳未来的5~10年我们大概的美好愿景,或者到那个阶段是1个什么样的状态?

 

    杨寿海:2013年红太阳制订“十三·五”规划和未来10年规划的时候,我定了1个目标。第1个我要创造世界500强吉尼斯记录,我要创造3家世界500强,其中1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造大数据产业,就是智能销售+智能物流;第2个就是共享经济企业,我是国家改革开放最大获得者,我有责任和使命担当,去“成就百万能人、带富千万好人、健康亿万高人、恩报十万贵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句狂话,但时间会证明这些话的真实性。我们跟互联网企业不一样,互联网是线上,传统企业是线下,我们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和线下同体验。未来,年轻人只要用手机APP,在线上购买我们的富硒米、富硒油、富硒罗汉果等健康食品,1小时内就可以收货。同时,我还要培养1,000万营养大师,每1位营养大师负责100户家庭,通过教老百姓营养学知识,指导他们科学饮食,引导他们从治疗医学向健康营养医学转型。

 

    这是天下第一积德行善的事业,也是我的人生理想。“为他人创造心境,方能为自己创造环境”,未来我们的大健康产业尤其是智慧零售,他通过我们的四大制造业大健康产业生态链的支撑,它将是未来老百姓离不开的1个产业、1个业态,老百姓左看到健康,右看到健康,前看到健康,后看到健康,都会想到我们的智慧零售。同时,通过这样1个长期性的工程,我们可以培育100万个大、中、小型的企业家,创造过千万的就业机会。这样既健康了老百姓,又带富了“能人、好人、高人”。

(来源:红太阳集团)

tag: 红太阳  杨寿海  央视财经  环保农业  大健康产业  一核五芯  大数据产业链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4885.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