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发展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未来由你创造!中国农药行业70年历程

作者:《现代农药》《农药快讯》编辑部 翁德民 更新时间:2019-10-08 点击量:30411

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载筚路蓝缕。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农药工业迅猛发展的70年。历经70年的光阴穿梭,中国农药工业经过艰苦拼搏,开拓进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了初创(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调整(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发展(90年代中期至今)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不仅能生产600多个原药品种,1 000多种制剂,且环境友好型农药成为主流。重温农药行业里的重要事件及中国创制农药的专利申请时间,是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再创辉煌,未来是由行业里的每个人创造的!

建国前

1930年,浙江植物病虫防治所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这是最早的农药研究机构,是中国现代合成农药的起点。

1943年,中国首家农药工厂在四川重庆建立,产品为硫化砷、滴滴涕和少部分植物源农药。当时的国民政府并不重视农药的发展,滴滴涕的生产未能得到发展,农业病虫害仍无药防治。

194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把建立和发展化学农药工业列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黄耀曾、黄瑞纶等在有机汞类杀菌剂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将其作为种子消毒剂使用。

北京农业大学、南开大学相继开设了农药专业。

1月8日,今天的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建。

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胶东行政公署以1 340匹布(折合人民币3 900元)购买了建益化学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东农药制造厂,隶属于山东省人民政府实业厅。

1950年

北京农业大学胡秉方教授开始研究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的合成工艺,认为Fletcher的五硫化二磷法最为简单经济,其反应条件较易控制;陆钦范教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开始了对硫磷的小型生产。他们还与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了扩大试验,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四川泸州化工厂建设滴滴涕生产车间,仅用一年时间即建成投产,当年就生产了113吨滴滴涕农药。

1951年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上海病虫药械厂先后研制生产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标志着中国开创了化学有机合成农药工业。

1952年

正值抗美援朝期间,为满足志愿军作战需要,沈阳化工研究院临危受命,科研人员成功合成新中国第一款农用杀虫剂“六六六”,并在沈阳化工厂生产,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3—1956年

据中国化工通史记载,解放初期在蝗害区3 770亩农田抗灾,使用六六六不仅节省治虫的劳力,而且控制了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1951年用药700吨,1956年以后蝗虫不再成灾。

1956年化工部成立,使中国的化工领域有了更集中、更专业的管理和引导,中国化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此后,在化工部的历次会议和向中央的报告中将化肥和农药的发展提到重要的地位。

1956年,为改变新中国农药工业落后局面,沈阳院开始从事农药合成研究工作,在建立农药专业的基础上,先后成立杀虫剂组(包括杀螨剂)、杀菌剂组、除草剂组、药效组以及加工助剂组等,并成为原化工部直属农药研究单位。

1956年初,中国第一个有机磷农药厂(即现在的天津农药厂)开始建设,1957年底建成投产。

沈阳化工厂、天津化工厂、锦西化工厂和天津大沽化工厂先后建设了万吨级滴滴涕和六六六生产装置。

1957年

在天津农药厂建成投产了中国第一个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生产装置。

上海信诚化工厂和上海农业药械厂共同试制成功另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1958年正式投产。

1958年

中国的代森铵、代森锌、福美双、福美锌等有机杀菌剂开发成功并投产。

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刊第一份期刊《农药》发行至今,对农药领域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开始编辑发行农药品种手册。

1959—1961年

三年天灾人祸,粮食产量负增长。

1961年3月6日,化工部、农业部、商业部联合颁发32种化学农药暂行标准,作为生产、使用、经销部门验收农药产品质量的依据。这是中国自己制定的第一批化学农药产品标准。

1962年

杨石先先生《关于中国农药生产,特别是有机磷生产的几点意见》受到国务院重视后,杨石先先生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在天津筹建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启动了当时国家需求的农药品种研制计划,先后研制了“除草剂一号(CAS: 2212-17-1)”、西北地区急需防治野燕麦的“燕麦敌二号(CAS: 28217-97-2)”以及对水稻螟虫有良效的“螟铃畏(CAS: 51230-15-0)”等,经中试后投产应用,为支援农业繁荣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3年

上海农药研究所成立,此后一批专业农药研究所和综合研究院的农药研究所相继成立,并确定各自的研究方向,从而奠定了农药研究的格局:沈阳化工研究院突出杀菌剂的综合研究,上海农药研究所侧重农用抗生素开发,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专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研究,湖南化工研究院集中开发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浙江化工研究院在开发含氟农药显示出优势。还有许多地方如广东、广西、贵州农药研究所也都办的有声有色。

农药检定所成立,承担中国农药登记管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农药登记管理、质量检测、生物测定、残留监测等工作。

1964年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梅斌夫先生根据大蒜素优异的生物活性,选用廉价、低毒的乙醇作为原料,研发了乙蒜素(抗菌剂401和402的有效成分),于1964年正式投产。

1965年

毒杀芬经浙江省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福建、江西相继生产,总产量很快增加到近万吨,成为当时主要农药产品之一。

沈阳院试制成功水稻田除草剂“除草醚”,该产品是当时最优品种,在中国大量使用达20多年。

20世纪70年代初期

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蝗虫、螟虫在农药的助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蚊虫传播的传染病也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70年代初期,化工部组织科研、生产单位,对新制剂、新剂型进行了攻关,开发了一批新型农药制剂,其中包括许多混配制剂,如:颗粒剂、悬浮剂、可溶性粉剂、乳粉剂、超低容量喷雾剂等。这一时期,中国农药制剂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一种农药原药平均可加工3~4种制剂。

整个70年代可以说是农药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也是中国农药出口贸易的初步发展阶段。

沈阳化工研究院张少铭先生率先研发出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仍在大量使用;

上海农药研究所沈寅初先生研发的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直到现在也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药剂;

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了大豆、花生田除草剂杀草安(CAS: 13508-73-1);

上海农药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研发的杀菌拌种剂拌种灵(CAS: 21452-14-2)可有效地防治棉苗根病;

四川省化工研究院研发了叶枯唑(川化018),主要防治细菌性病害。

1973年

针对十年动乱中农药工业的发展受到干扰,生产遭到破坏,尤为严重的是,农药质量下降,原材料消耗和成本上升的这种情况,燃料化学工业部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了全国农药生产经验交流会。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药专业会议。会上强调了支援农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农药生产和科研的主要任务,交流了搞好生产管理的经验。这次会议对稳定当时的农药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

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影响,中国1970—1973年先后停止了赛力散(醋酸苯汞)、富民隆(磺胺苯汞)、西力生(氯化乙基汞)等有机汞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1975年

由于六六六等部分农药长期使用只是农残超标,成为人民身体健康的巨大潜在威胁,同时影响食品的出口。为此,石油化学工业部以(75)油化长字节9号文形式宣布: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艾氏剂、杀螨砜、三氯杀螨砜、杀螨酯等列为高残毒农药。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研发了防治水稻螟虫的杀虫单和杀虫双;华中师范大学研制了有机磷类杀虫剂水胺硫磷(CAS: 24353-61-5)和甲基异柳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78年

化工部在河北张家口市召开了取代有机氯杀虫剂座谈会,会上多数同志认为应加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研发和扩大生产,以尽早停用六六六、滴滴涕等。

为了加快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化工部于7月底至10月初组织氯碱及农药中间体生产技术考察团,考察了法、美、德、瑞士、瑞典等国的五硫化二磷(有机磷农药中间体)、甲基异氰酸酯及甲萘酚(甲萘威的中间体)及甲萘威、间甲酚(杀螟硫磷的中间体)、苯酚、顺酐(马拉硫磷的中间体)、邻仲丁基酚(巴沙的中间体)、氢氰酸及三聚氯氰(均三氮苯类除草剂的中间体)、二氯苯及氯甲苯等。这次考察是寻找替代六六六、滴滴涕的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主要目的。由于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垄断及要价过高等原因,只引进了一套1.2万吨/年的间甲酚生产技术和装置,建设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向阳化工厂。

1978年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药工业仍较薄弱,年产量约为53万吨,品种较少且以高毒农药为主,高毒、高残留农药比例占70%,很多农药品种要依赖进口。

安徽省化工研究所成功研制敌百虫可溶粉剂,这种可溶粉剂克服了敌百虫原药在水中溶解慢、使用不方便的弱点。

“五级一员一户”的农技推广体系(即在中央、省、市、县、乡层层设立推广机构,村设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随之逐步建立取代“四级推广网”

1979年

2月底、5月初,化工部又组织农业化学考察团赴美国、日本、意大利、荷兰、瑞士、英国的36家公司,主要考察了杀虫剂和中间体呋喃酚、克百威、涕灭威、甲萘威及异氰酸酯、二嗪磷、亚磷酸甲酯、吡啶、低碳脂肪胺以及除草剂、杀菌剂及中间体。此次考察的杀虫剂及中间体也多是为了取代高残留的六六六、滴滴涕而做准备。

农林部在全国29个县试办县级农技推广中心。

陶氏公司于这一年进入中国市场。

198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恢复增选,南开大学有机元素所陈茹玉当年入选,成为农药行业最早的院士。

中国农药工业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配套原料中间体、助剂以及农药科研开发、推广使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农药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徽省化工研究所、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化工研究所、湖南省化工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许多农药加工企业紧密合作,以六六六、对硫磷、滴滴涕、敌百虫、多菌灵、拌种灵等农药的固体制剂的产业化为突破口,相继开发了乳粉、可湿性粉剂、粒剂、可溶粉剂、超低容量剂、油雾剂、悬浮剂等剂型。

以雷蒙机和后期研制投产的超细机械粉碎机为龙头的农药粉体加工生产线,完成了这一时期累计千万吨以上的农药制剂加工任务,奠定了中国农药制剂工程技术的基础。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剂型大多是乳油,需要性能优秀的乳化剂和复配乳化剂。大批有机磷农药的投产,推动了中国农药乳油剂型和农药用乳化剂的发展。

沈阳化工研究院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出了防治禾谷类黑穗病的禾穗胺(CAS: 21452-18-6)。

1982年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成立。

农牧渔业部组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形成中国现代农技推广体系雏形。

1983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带动了农药消费,中国农药产量达33.13万吨,五年间增长了三倍多。

1983年4月1日起停止六六六、滴滴涕的生产和使用,仅保留天津化工厂和扬州农药厂用于出口非洲等地防治虐蚊的滴滴涕(世界卫生组织允许使用)和沈阳化工厂、天津大沽化工厂林丹(六六六中高纯度有效成分γ-体)的生产(法国等国家订货),相应保留其提纯γ-体后的无效体六六六用于六氯苯(杀菌剂)、三氯苯(溶剂及中间体)、五氯酚钠(杀灭血吸虫寄主钉螺用药)、五氯酚(铁路枕木防腐)的生产。

井冈霉素产量达300吨(有效成分),可供1.6亿亩稻田施用,是中国农用抗菌素杀菌剂产量最大的品种。

1983年底,中国原药品种与加工制剂品种的比例率为1∶3,较3年前提高了1倍。化学农药已具备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粮食熏蒸剂等八大类品种。

天津农药厂(现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几经跨国公司间的收购与合并,现属德国拜耳公司)合资建设200吨/年溴氰菊酯生产装置,是中国第一家与跨国公司合作生产农药合资企业。

1984年

杜邦于1984年设立北京办事处,于1988年在深圳注册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1985年

中国《专利法》于4月1日实施。南开大学与沈阳化工研究院率先申请了一批农药品种的制备方法专利。

原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由信息处牵头,联合各省植保站,吸收部分地、县级植保站(公司)成立了全国植保信息网。

当年全国植保信息网理事会决定召开第一届全国植保系统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产品交易(订货)会,其后形成一年一度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的全国植保大会即全国农药(械)信息交流大会,轮流在各省会城市举办。1985年全国植保技术推广系统和农药(械)生产企业及经销商,通过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订货)会,简称“双交会”,开展信息交流、业务洽谈。

1987年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于1981年6月从苏州东山地区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金色链霉菌苏州变种SP-371(Streptomyces aureus var. suzhoueusis),经培养发酵首次确认并得到微生物源杀菌剂金核霉素,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试验表明,金核霉素对由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如柑橘溃疡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条斑病等有很好的防效,对人畜与环境安全,但对水稻(在扬花期使用)等有药害,因此限制了其应用。金核霉素于1987318日申请专利

1989年

3月起,在化工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历时3年,就农药剂型的更新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调研。

1991年

5月14日,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举行奠基仪式。该公司由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农药厂、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合资经营,总投资2 500万美元,年产主要用于水稻的“农得时”(苄嘧磺隆)除草剂100吨。

1992年

1992年专利法第一次修订,将化合物的保护纳入其中,并将保护期限延长至20年,增强了对创制新农药化学结构的保护,使农药创制逐步走上了正轨。

年初,化工部首次组建了“中国农药剂型考察团”,对日本、美国、英国和印度的21家跨国公司和相关高校、院所就农药新剂型研究、开发、工程化及生产现场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历时近2个月。打开了中国农药新剂型研发对外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新局面。

1980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吴文君课题组对杀虫植物苦皮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88年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第1个非生物碱杀虫活性化合物——苦皮藤素I,为7取代的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醇酯。以此为突破口,在杀虫活性指导下先后从苦皮藤根皮和叶子中分离出苦皮藤素II、III、IV和V等一系列二氢沉香呋喃多元醇酯类化合物。1991年河南化学研究所汪茂田等报道了从苦皮藤根皮中分离到杀虫化合物angulatin A,吴文君等后来通过进一步的单晶衍射证实1994年报道的苦皮藤素V (celangulin V)与angulatin A为同一结构。苦皮藤素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拒食、麻醉和胃毒作用,多用于蔬菜、茶树、果树、桑树、棉花等作物的咀嚼式口器害虫及家畜寄生虫、卫生害虫等的防治。苦皮藤素专利申请日为19921119日

1993年

中国新《专利法》和《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的颁布,在法律法规上结束了仿制历史。同时,国家将新农药创制列为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

硝虫硫磷(试验代号89-1)是四川省化学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并开发登记的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是中国第1个获得临时登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于112日申请专利

菊胺酯(试验代号WD-5)是武汉大学和湖北省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创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218日申请专利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于1993年从四川省宁南县土壤中分离得到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eptomyces noursei var. xichangensis),经发酵培养获得了宁南霉素。其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及病毒病均有效,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小麦、黄瓜等白粉病的病原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该药还可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PR)蛋白,破坏病毒粒体结构,从而达到防治作物病毒病的效果。宁南霉素于1993年4月23日申请专利。

1994年

青岛农药厂与瑞士汽巴•嘉基有限公司(现瑞士先正达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生产久效磷农药。该项目年产杀虫剂久效磷4 000吨,总投资1 540万美元,产品部分内销,部分由汽巴公司包销。

7月,英国捷利康公司宣布,该公司已与南通农药厂、江苏农用化学有限公司、南通石油化工总公司签订协议,投资6 000万美元,建设年产3 000吨百草枯。

9月28日,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欧罗公司引进的年产1 000吨农药中间体呋喃酚装置,建成投产,总投资3 127万元。

单嘧磺隆(试验代号92824)和单嘧磺酯(试验代号92825)是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正名院士课题组创制开发的新型嘧啶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中国第1个获得临时登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自1990年开始,李正名课题组开始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系统的研究,固定磺酰脲苯环上的取代基和脲桥,对嘧啶环上的取代基进行结构优化,并进行了除草活性的测定,首次发现个别单取代嘧啶环的磺酰脲分子同样具有超高效除草活性,因其杂环嘧啶仅有1个取代基,与经典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杂环双取代基的结构不同,因而命名为单嘧磺隆。在研发过程中,不但对磺酰脲的除草机理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磺酰脲类化合物活性三要素理论,修正和发展国际上公认的磺酰脲构效关系理论。创制了单嘧磺隆和单嘧磺酯2个农药新品种,且10%的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谷友)是中国第1个谷田专用除草剂。1994年12月7日,南开大学李正名课题组申请了中国第1个创制除草剂化合物专利“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除草剂”。

1994年农药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标志着中国完成了农药完全自给,由输入型向输出型的转变。

1995年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负责全国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工作。

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总工程师率领的团队1994年创制开发了中国第1个杀菌剂氟吗啉(试验代号SYP-L190),第1个获得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的、第1个获得ISO通用名称的、第1个在国外登记销售的创新农药品种。该化合物是在天然产物肉桂酸和仿生杀菌剂烯酰吗啉(dimethomorph)的基础上,引入氟原子而得到的含氟杀菌剂。1995年8月28日(优先权日),沈阳化工研究院申请了中国第1个创制的含氟农药品种氟吗啉的专利“含氟二苯基丙烯酰胺类杀菌剂”。

11月9日由江苏金龙集团和挪威鲍利葛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苏太仓鲍利葛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 055万美元,采用非光气路线生产年产1 000吨克百威农药建成投产。

1996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九·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北、南两个农药创制(工程)中心,形成了沈阳化工研究院和南开大学为主的北方中心以及以江苏、湖南、浙江、上海院所为主的南方中心;共形成了六个农药创制基地,并支持了一些其他有研发能力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40余家企业建立农药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间试验车间或产业化示范企业。此外,还设立了以安徽化工研究院为主的化工部农药加工和剂型工程技术中心。

9月25日杭州农药总厂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现属德国拜耳公司)在北京签订协议,合资建设年产500吨广谱杀虫剂——锐劲特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 000万美元,中外合资比例为2.5︰7.5。

双甲胺草磷(试验代号H-9201)是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中心杨华铮课题组创制的硫代磷酸酯类水旱两用除草剂,于1126日申请专利

1997年

氯酰草膦(试验代号HW-02)是华中师范大学开发的丙酮酸脱氢酶系(PDHc)的强抑制剂类除草剂,于430日申请专利

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务院颁布《农药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发布的第一个农药管理法规,是加强农药行业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自此,中国农药管理监管主体框架初步建成。农业部负责登记,化工部负责农药生产监督和质量监督,制定农药工业发展规划,负责农药企业开办审批、农药生产许可证件、农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办理和发放。

湖南长沙“双交会”达万人规模后,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植保推广系统的盛会,成为行业风向标,引导行业持续发展。

氯胺磷由浙江乐斯化学有限公司与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有机硫磷类杀虫剂,于624日申请专利

氟螨(开发代号F1050)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八·五”创制新农药期间共同研究开发的含氟二苯胺类杀螨剂,于12月15日申请专利。

1998年

国务院39号文件出台后,中国农药市场完全放开,在国家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农药企业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加快,农药企业逐步向集团化、规模化经营转变,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烯肟菌酯(试验代号SYP-Z071)为沈阳化工研究院与美国罗门哈斯(现科迪华)共同合作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类化合物最早由ICI PLC(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合成,发现其具有杀菌、杀虫和杀螨活性。烯肟菌酯于1998年210日申请专利。

2月11日,埃尔夫阿托化学武汉有机化工有限公司开业。在武汉有机化工有限公司现有氯化苄、苯甲醛等生产基础上,采用法方技术进行改造,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氯化甲苯等产量由年产1.5万吨提高到2.8万吨,主导产品氯化苄含量由99%提高到99.5%以上,并开发生产氯化甲苯的衍生产品。

苯哒嗪丙酯(试验代号BAU9403)是中国农业大学于1997年合成了该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研究,于19981116日申请专利

1999年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发现噻菌铜具有杀细菌活性,111日申请了铜的络合物专利,开创了中国民营农药企业创制新农药的先河,结束了中国仿制和混配国外农药的历史,获中国石化科技发明一等奖。

啶菌噁唑(试验代号SYP-Z048)是沈阳化工研究院与美国罗门哈斯(现科迪华)共同开发的一种新型异噁唑烷类杀菌剂,于3月11日申请专利。

2月,国家宣布停止除草醚、氯丹、七氯、杀虫脒、氟乙酰胺、毒鼠强等高毒、长残留农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7月1日,国家农业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发布《关于对进口农药实施登记证明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所有进口农药产品必须事先取得中国农药登记证明方可入关。

湖南化工研究院于1992年开始了肟醚类化合物的自主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在氰戊菊酯(fenvalerate)和非酯肟醚类菊酯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在结构中引入了硫原子,于1997年底发现了HNPC-A9835等4个具有良好杀虫活性的芳基含硫烷基酮肟醚类化合物。为获得具有更高杀虫活性化合物,选择HNPC-A9835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优化,最终得到了硫肟醚和硫氟肟醚。硫肟醚(试验代号HNPC-A9908)专利申请日为19999月10日

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商品名:倍速菊酯)是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究开发的具有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于1213日申请专利

呋苯硫脲(试验代号CAU9901)是中国农业大学自主创制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于1215日申请专利

2000年

烯肟菌胺(试验代号SYP-1620)为沈阳化工研究院与美国罗门哈斯(现科迪华)共同合作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类化合物最早由ICI PLC(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合成,发现其具有杀菌、杀虫和杀螨活性。烯肟菌胺(试验代号SYP-1620)国内于2000年2月24日申请专利。

甲硫嘧磺隆(试验代号HNPC-C9908)是国家南方创制中心湖南基地湖南化工研究院创制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于511日申请专利

丙酯草醚(试验代号ZJ0273)和异丙酯草醚(试验代号ZJ0272)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吕龙课题组和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新嘧啶苄胺类除草剂,于1016日申请专利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现噻唑锌都有杀菌活性,于是1215日申请了噻唑锌的专利,开发为杀细菌剂。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WTO,给农药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机遇。

呋喃虫酰肼(试验代号JS118)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具有拟蜕皮激素作用的双酰肼类杀虫剂。该化合物是在罗门哈斯开发的虫酰肼(tebufenozide)的基础上改造优化合环得到的,于326日申请专利

氰烯菌酯(试验代号JS399-19)是江苏农药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氰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于5月18日申请专利。

长川霉素(开发代号SPRI-2098)系由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发现并开发的微生物源杀菌剂,是大环内酯类农用抗生素杀菌剂,是从中国广西梧州地区的土壤中分离而得的生黑孢链霉菌广西变种Streptomyces melauosporofacieus var. guauxicus spri 520发酵而得,108日申请专利。

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简称:《条例》)对农药的登记、生产、销售和使用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以及违反《条例》的惩罚。

2002年

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从上海郊区甜瓜根际周围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强大抑菌作用的荧光假单胞菌株M18。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从荧光假单胞菌株M18的发酵液中提取纯化并鉴定了主要的抗菌活性物质,其化学结构为已知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吩嗪-1-羧酸(申嗪霉素)。申嗪霉素于200228日申请专利。后经进一步研究实现了产业化,发现对申嗪霉素水稻纹枯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效。

丁虫腈(试验代号RZI-02-003)是大连瑞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其是在拜耳公司1989年开发的杀虫剂氟虫腈(fipronil)的基础上,进一步反应衍生得到的,于2002730日申请专利

氯噻啉(试验代号JS-125)是由江苏省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登记的一种含有噻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于1021日申请专利

2003年

有机磷农药在中国农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有机磷杀虫剂撑起了防治虫害方面的半壁江山。但是,有机磷杀虫剂中的主要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也存在着毒性高的缺点,导致非正常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保障农业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在其它品种可以替代的条件下,国家果断决定停产、停用五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

苯醚菌酯(试验代号ZJ-0712)是国家“九五”期间由浙江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杀菌剂。该化合物包含在巴斯夫1987年申请的专利DE3545319中,浙江化工研究院进行详尽研究,并实现了产业化,于325日申请专利

氟唑活化酯,又名B2-a,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和江苏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植物诱抗剂,于516日申请专利

丁吡吗啉(试验代号ZNO-0317)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江苏耕耘化学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研究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该化合物是在烯酰吗啉(dimethomorph)的基础上,用吡啶环替换苯环,经优化得到,于71日申请专利

丁香菌酯(试验代号SYP-3375)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新型仿生杀菌剂,由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登记开发,于1111日申请专利

硫氟肟醚(试验代号HNPC-A2005)由湖南化工研究院自主创制的肟醚非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专利申请日为2003年12月12日。

2004—2005年

哌虫啶(试验代号IPP-44)是克胜集团联手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创制的新烟碱类杀虫剂,该化合物是在吡虫啉(imidacloprid)类似物基础上衍生、优化而得,华东理工大学于2004年1123日申请了名为“硝基亚甲基衍生物及其用途”的专利。

1993年,巴斯夫对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吡啶基类化合物,但并未在中国申请专利。沈阳化工研究院对吡啶基进行优化后发现了氯啶菌酯(试验代号SYP-7017)。氯啶菌酯专利申请日为200526日

唑菌酯(试验代号SYP-3343)与唑胺菌酯(试验代号SYP-4155)均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杀菌剂,分别于2004220日2005526日申请专利

毒氟磷由贵州大学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等开发的第1个仿生合成的植物免疫激活抗病毒的新农药,于200544日申请专利

2006年

甲噻诱胺(试验代号SZG-7)是南开大学2005年创制的植物激活剂,于2006年2月20日申请专利。

3月25日,“新农药创制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和“农药创制工程”项目通过了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通过实施这两个项目,30多个农药创制品种完成了产业化开发并取得了临时登记,推广使用达1.2亿亩次,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1.4亿元。近100多个具有良好活性的化合物处于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创制方法等高新技术已经在农药创制中得到应用。

9月,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成立。

2007年

12月6日,农业部通过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自2008年1月8日起施行,对农药的标签进行规范。

2008年

2月26日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第一批双高(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目录中,农药类涉及24种,包括毒蝇磷、甲拌磷、氧乐果、异柳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杀螨醇、三氯杀螨醇、杀鼠灵、乙酰甲胺磷等。

苯丙烯菌酮是由沈阳化工大学从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中筛选得到的一种有效抑菌成分,沈阳同祥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对该产品进行了登记,于125日申请专利

氯氟醚菊酯是由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于77日申请专利

四氯虫酰胺(试验代号SYP-9080)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中国第1个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以杜邦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结构中的苯环取代基、吡啶取代基进行结构修饰,于2008年发现具有高杀虫活性的化合物SYP-9080,并于77日申请专利

戊吡虫胍(开发代号ZNQ-08056)是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的具有多靶标位点的新型杀虫剂,由合肥星宇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化开发和登记,于1125日申请专利

环氧虫啉是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汉中鑫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后转让给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记生产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于1217日申请专利

环氧虫啶(试验代号IPPA152616)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创制后转与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开发登记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于1219日申请专利

2009年

9月,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联合国内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化工研究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安徽省化工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贵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红太阳集团、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成立了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氯溴虫腈(试验代号HNPC-A3061)是湖南化工研究院合成创制的吡咯类杀虫剂,其是在美国氰胺公司(现为巴斯夫)开发的溴虫腈(chlorfenapyr)基础上优化得到的,于629日申请专利

2010年

1月8日,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科技部选为首批开展联盟试点工作的36家联盟之一。

1月,武汉市农业局检测发现来自海南的豇豆农药残留超标,由此引发“海南毒豇豆事件”,事件再次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体系的忧思。

乙唑螨腈(试验代号SYP-9625)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丙烯腈类杀螨剂,由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进行登记。该化合物以日产化学公司开发的杀螨剂腈吡螨酯(cyenopyrafen)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结构中的吡唑环和羟基部分进行大量的结构修饰,于2008年发现了具有高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乙唑螨腈(SYP-9625)。乙唑螨腈于2010427日申请专利

氟醚菌酰胺(试验代号LH-2010A)由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创制的新型含氟苯甲酰胺类杀菌剂,于97日申请专利

2010年杀虫剂占农药总产量31.4%、杀菌剂占7%、除草剂占41%,除草剂超过杀虫剂所占比例。除草剂的大幅度增长,使得农民从繁重的除草作业中解放,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制造业发展、道路交通等基础建设,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1年

二氯喹啉草酮(试验代号G-18)是北京法盖银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于510日申请专利

8月18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组织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生态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立项,项目编号为2011BAE06A00,项目完成时间2015年12月,经费预算总额77 072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22 072万元。

10月,中国化工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以24亿美元成功收购以色列非专利农药生产商马克西姆-阿甘公司(Makhteshim Agan Industries)股权,中国化工集团持有其60%的股权。

2011年制剂出口数量占总出口量的53%,首次超过出口量的一半。制剂出口量持续增加,显示中国农药企业制剂生产和加工能力在增强。

2012年

4月,农业部、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第1745号公告,对百草枯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逐步淘汰百草枯水剂在国内的生产、销售。

14-羟基芸苔素甾醇是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发现的甾醇类植物生长调节剂。2002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化学合成了该化合物,但并未申请专利,后来由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从花粉中提取分离得到了14-羟基芸苔素甾醇,于118日申请专利

2013年

国内首家GLP实验室获得认证的是北京颖新泰康科技有限公司GLP实验室,该室可以为申请国际产品注册的客户提供多方位的产品分析测试服务,其中包括农药产品的分析测试和物化常数的测定,这是国内农药领域实验室建设的里程碑。

10月28日,全球2013 Agrow颁奖典礼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新安集团董事长王伟获得由Agrow颁发的终身成就奖。“Agrow Awards”奖项相当于全球农化行业的“奥斯卡”,是全球农化巨头在作物保护行业展示创造力和创新力的标志奖项,该奖项由10位国际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审。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有50个联盟成员,其中企业27家、大学11家、科研院所11家、行业协会1家。

2014年

8月,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教授受邀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IUPAC国际农药大会做大会主旨报告《有效创制新农药品种的途径:中间体衍生化法》。中间体衍生化法为新农药原始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使新农药创制的复杂过程简单化,并确保农药品种专利权稳定、性价比优势显著。

2015年

年初,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实施农药零增长活动,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从生物农药在农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目前仍在9%~11%浮动,占比仍然较低,市场上仍以化学农药为主,而这也与生物农药本身的特征相关。一方面是生物农药企业规模小,农药产品研发周期长,科研资金投入少;其次是生物农药见效慢,难以起到立竿见影效果,部分农药产品使用技术性强。

201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一是农药使用量减下来。据统计,连年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二是农药利用率提高了。若按农药利用率38.8%计,也就是至少61.2%的农药是留在土壤、大气、水里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农药利用率60%比,中国农药利用率提升还有极大空间。

环吡氟草酮和双唑草酮是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由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独家登记,于116日申请专利

2016年

5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农药原药生产将进一步集中,到2020年,农药原药企业数量减少30%,国内排名前20位的农药企业集团的销售额达到全国总销售额的70%以上。建成3~5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领先、机制合理、经营灵活的企业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主导力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红太阳启动数字红太阳战略,完成以工业大脑、现代服务业大脑和农业大脑为核心的智能工厂系统架构设计,对各生产中心进行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成为农化行业应用实践标杆。

“2020年中国农药,化肥零增长”的提出,倒逼农化行业由生产型向研发型转变,产业集中。环境和安全将是未来农化行业发展的主流,“提质,减量”将是农化行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2017年

2017年全国开始环保大督查,市场大洗牌,给生产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除了原材料上涨带来企业成本的上涨,人力成本也逐年在增加,制约着中小农资企业的发展。2017年环保核查掀起了大批企业的关停倒闭潮,大批达不到进园标准的中小企业被迫关停,或者因为无法承担各种门槛经费而关停的也不在少数。除了环保核查之外,环保税也冲击着农资企业。

3月16日国务院颁发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最新变化是将原属工信部、农业部和质监总局的农药行业管理职能归属于农业农村部一个部门,结束了多头管理、权力分散的现象。农业农村部根据《条例》所赋予的职能,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设立了登记、生产、经营三项行政许可以及登记试验单位的认定制。自此,中国农药管理进一步规范化,行业开始了新的发展进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及《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6个配套规章,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6月,中国化工集团兼并瑞士先正达公司,拥有先正达94.7%的股份。

农业部选择22个省的150个重点县组织开展果菜茶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集成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引导形成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提升绿色防控档次和水平。各地因地制宜集成了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2017年11月,安徽华星化工首批通过智能化生产的草甘膦水剂从生产线上缓缓下线。智能化制剂生产线设有4条包装线,配套有成品仓库,从包材流、生产线、成品物流、人员进出通道、参观通道等多方面统筹考虑。

2018年

1月1日出台的《环境保护税法》,这几年环保法规的趋势是旧的法规在不断完善,新法规覆盖面越来越广,执行力度也不断加大。环保压力是近两年被反复提到的。环保监察,大量园区关停,停产限产。虽然部分原药产品价格在2018年大幅上涨,但是最终会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同时质量也会有较高提升。中国从2018年1月1日起开征环保税。许多龙头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环保税以百万计。不少农药生产企业因自身或所在园区环评不达标已被迫关停并转,“涨价”成为行业高频词。

1月1日起,农药生产企业、向中国出口的农药产品农药标签上应当标注符合规定的32位的二维码。农药一瓶一袋二维码赋码溯源生产更将中国农药管理推进了一大步。困扰农药行业数十年的农药生产企业与农药登记企业不相符,行业统计口径不一问题得以根本性解决。处于中国改革前沿的广东省已将全省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及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集中公布,提高了行业透明度及监管公信力。

2月,《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17年版)》发布,有65种化学农药被列入“双高”产品名录。该综合名录已在税收、贸易、金融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9月,新《农药管理条例》下第一批通过认定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公布,其中8家实验室通过多个不同试验的认定。

2019年

“3·21”江苏响水陈家港化工大爆炸灾难引发中国又一波农药化工整治、关闭潮。

4月,新安化工示范5G工互网应用。浙江移动联手中控集团、中兴通讯等在新安化工打造的5G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成功上线了5G工业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在新安化工马目园区开展“5G+AI”试点示范研究与应用,解决化工园区人员安全定位的难题。

7月9日,大型纪录片《农药》开播,真实客观地反映农药真实面貌以及科普农药知识。

 

 

参考资料

曹承宇, 敖聪聪. 绿色卫士 勇立潮头——新中国农药工业发展纪实.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9-09-28, 2019-09-29, 2019-09-30

崔亚. 来之不易!中国农药70年发展硕果累累. 现代农药, 2019-07-16

龚玉和. 跨国公司中国第一位女掌门人:我与浙江农药事业的不解情缘.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5-28

贵州省化工研究所, 贵州省遵义碱厂. 杀虫单、杀虫双工艺试验总结. 贵州化工, 1976, (Z1): 7-23

韩永奇. 峥嵘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建国70年来中国农药工业发展述评. 农药快讯, 201935(11): 40

华中师院化学系农药研究组. 新型有机磷杀虫剂——水胺硫磷的研制报告(一). 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 (1): 24

冷阳. 七十年峥嵘走向辉煌—庆祝中国农药制剂工业发展七十年.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9-08-16

芦志成, 张鹏飞, 李慧超, 关爱莹, 刘长令. 中国农药创制概述与展望. 农药学学报. 2019

牛玉兰. 防治棉苗根病的新药剂——拌种灵. 棉花, 1980, (2): 34-35

沈阳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除草醚与杀草安等药剂防除稻秧田杂草的试验总结. 沈阳农学院学报, 1971, (1): 32-35

宋宝安, 吴剑, 李向阳. 中国农药创新研究回顾及展望.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9, 40(2): 1-10

胥维昌. 农药科研铸丰碑——沈阳化工研究院建院70周年撷英.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19-02-28

徐磊. 90后观中国农药行业70年:从无发展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每一步都值得纪念. 农药市场信息, 2019, (18)

许培元. 禾穗胺薄层棒色谱分析. 农药, 1981, (2): 38-39

tag: 中国  农药  行业  70年  历程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7078.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