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产品开发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蝗虫化学防治的发展历程

作者:现代农药 编辑部 更新时间:2020-05-22 点击量:5950

蝗虫是世界性农业重大害虫,除南极大陆、北纬55°以北区域,均发生过蝗虫灾害,全球常年发生面积4 680km2,约1/8的人口遭受蝗灾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蝗灾、水灾和旱灾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公元前976年至今,我国共发生蝗灾1 200余次,平均35年一次大发生。202021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这也再次提醒人们,蝗灾依然是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

蝗虫化学防治的历史

蝗虫化学防治见证了化学农药使用的变迁过程。

 

1874年,德国化学家齐德勒采用化学方法合成了DDT

 

1939年,瑞士化学家穆勒发现DDT是昆虫的神经毒剂,能够有效地防除蚊虫而控制虫媒传播的疟疾、伤寒蔓延,产品上市后使数亿人从疾病的痛苦中解救出来,挽救了近千万人的生命。一时之间DDT成为灵丹妙药,穆勒也因为发现DDT杀虫活性于1948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421945年,有机氯同族化合物林丹、六氯环己烷、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相继被研发合成。

 

1946年,六氯环己烷(六六六)被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大规模开发上市。人们以为找到了包医百病的良药,这些化学药剂也被认为是害虫的终结者。这一时期,六六六、狄氏剂也开始用于防治蝗虫,能迅速减少蝗虫种群数量。

 

1952年,六六六粉剂和毒饵在我国蝗虫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以后,有机氯为主要有效成份的农药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蝗灾的发生。

 

20世纪70年代,有机磷农药马拉硫磷、乐果、甲胺磷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有机磷农药具有选择性强、药效高、成本低等特点,在防治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如美国采用马拉硫磷和乙酰甲胺磷防治蝗虫,巴西采用杀螟硫磷和马拉硫磷防治迁飞性蝗虫,均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我国新疆巴里坤草原,用飞机超低量喷雾进行化学防治蝗虫试验,结果表明马拉硫磷、马拉硫磷与敌敌畏混剂、乐果、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分别与敌敌畏混用等5个处理均可替代六六六粉剂防治草原蝗虫。

 

20世纪80年代后期,蝗虫的防控工作逐渐由单一追求防效,向防效与环保兼顾转变。人们开始关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多种药剂混用、轮用、交替使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引进,逐渐替代了有机磷类农药为主的蝗虫防治。例如,杀螟硫磷和氯氰菊酯混配试验,对抗药较强的蝗虫种类防效达90.097.0%,杀螟硫磷与氰戊菊酯混配试验,施药后72 h蝗虫死亡率达到88.597.0%

 

蝗虫化学防治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氟虫腈在蝗虫的防治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由于其对水生生物、传粉昆虫、昆虫天敌等非靶标生物的不良影响,200971日被限制使用。

 

目前,蝗虫化学防治药剂种类多样,有菊酯类、大环内脂类、新烟碱类农药等,符合高效低风险要求,在蝗虫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应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和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超低量喷雾,3 d后蝗虫防治效果达到86.5%7 d后就达到90.4%15 d后达到92.1%。这类药剂不仅用药量低,且与有机磷化学农药相比成本较低,可节约开支近90%

 

据最新统计表明,我国农药登记用于防治蝗虫的产品有35个,有效成分12个,其中化学农药有敌敌畏、马拉硫磷、吡虫啉、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阿维·三唑磷等7个产品,植物源农药有苦参碱和印楝素2种,微生物农药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3种。上述产品通过了我国农药登记风险评估程序,均为低风险防蝗药剂,正常使用对农产品和环境安全无不良影响。

 

蝗虫化学防治技术

除选择高效安全农药外,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蝗虫防治指标中飞蝗防治指标为0.5/m2,其他蝗虫为525/m2

 

根据种群发生密度,危害区分为3个级别,超过防治指标2倍以上为严重危害区;超过防治指标,低于2倍防治指标为危害区;未超过防治指标但存在暴发风险的为潜在危害区。

 

依据危害区不同级别采取相应措施,严重危害区域以化学防治为主,危害区域主要以生物防治为主,潜在危害区以生物防治结合生态调控进行预防。建议进行蝗虫种类普查,蝗区区划,作为分区分级防控的依据。

 

蝗虫种类多、交替发生,防治适期选择是关键,优势种3龄之前防治效果最佳,此时蝗蝻聚集为害,虫体小、耐药性差,同时要兼顾其他种类防治。

 

制定化学农药交替使用、间隔施药技术,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互补应用技术措施,预留天敌避难所,依据发生区面积制定防治方案。小面积、局部发生区域采用背负式设备带药侦察,发现高密度区及时防治;在发生面积小于500 hm2的集中连片区域,采用大型地面喷雾设备进行防治;发生面积大于500 hm2以上的区域,优先使用飞机防治,推广超低容量喷雾施药技术和GPS飞机导航精准控制技术。在地形、植被环境复杂发生区域,可以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节选自:涂雄兵, 李霜, 潘凡, 徐超民, 陈俊, 董丰收, 张泽华.蝗虫化学防控研究进展. 现代农药, 2020, 19(2): 1-5, 33

tag: 蝗虫  化学防治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7843.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