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农药快讯:2021年第15期
  文章:22篇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农药业发展初探

作者:韩永奇 更新时间:2020-10-26 点击量:1473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7月底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习近平[2]《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双循环战略的提出,表明中央开始针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情况的新变化进行发展格局的调整,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化,也是基于对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系统审慎判断而做出的一项中长期战略决策。未来尤其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农药业将走向何处?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农药业又该如何发展?笔者作为这个行业的长期关注者,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批评指正。

1  “十四五”我国农药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我国农药依然面临大而不强的现实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我国农药工业大而不强,规模大、产量高、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企业数量多,到2019年底,获得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近1 800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400家左右,全行业从业人员约10多万人。但农药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产能过剩、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创新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从农药原药产量看,产量依然很大,2016年377.8万吨,2017年294.09万吨,2018年208.3万吨2019年225.39万吨。2017年以来我国农药产量呈下滑态势。2018年农药原药产量同比增长-29.3%;2019年农药原药产量微增,比去年增长1.4%。五年来的产量虽有变化,但其产能大仍然影响高质量发展,是进入新格局的最大挑战。再看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异常严峻。2020年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两个因素的重大变化,使畅通国内循环、扩大内需的战略需求更加突出。对于农药行业来说,疫情困扰,复工复产受阻,农药生产受到影响;中美关系对于我国农药出口也带来严重影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农药减施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农药使用减少的态势,未来这种态势将有增无减。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快推进农药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农药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不太宽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行业效益质量,去产能过剩和升级农药业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高质量发展仍将是十四五农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我国农药工业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迫在眉睫

十四五”的产业结构与否事关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新战略新格局对于农药产业结构的优化要求将更加紧迫。这些年,农药产业结构一直都在调整,但调整的深度、宽度和幅度不大,一直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地步。农业以及非农用药受多因素影响农药的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如部分大宗、热点品种产能过剩,但用于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杀菌剂品种较少剂型结构不合理,缺乏水基化、微囊剂、缓控释等新型制剂的专用助剂。尽管“十三五”以来,面对农药行业的结构性问题,我们由关注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加速了产业结构优化。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占比比例向趋于合理方向调整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比例还有不少的优化空间。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新品种、新制剂农药产品中的占比较小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悬浮剂、缓释剂、颗粒剂等仍然与现实需求有较大的差距生物农药等生态绿色农药还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由于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农药原药产量较大,而制剂等较少,在以外循环为主的过去,每年出口能够基本消化掉,但进入双循环格局后,如若外循环遇阻,产量在国内消化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同时,国内农业发展对于农药结构调整优化迫在眉睫。

3农药行业新旧动能转化迫切,创新绿色发展的步伐亟待继续加快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以创新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农药行业新旧动能转化的要求更为急迫。尽管“十三五”以来,我国农药业以农药零增长为方向,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积极推动以创新为中心新旧动能转换。以2016年不完全统计来看,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国自主创制并获得登记的农药新品种有48个。这48个产品,按产品类别划分,杀虫剂15个、杀菌剂22个、除草剂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4个;到2019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我国开发或自主创制并获得登记的农药新品种有54个,获得正式登记的有37个,当前在市场上大范围推广应用的农药品种有10多个。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新农药创制能力的国家之一。尽管近年来,在我国新农药创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新农药创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已经从仿制国外品种到仿创结合再到自主创新。我国新农药的自主创制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在新农药的创制方面农药企业能力弱大多数企业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搞新农药的创制研究,而是一味的争抢专利,但由于技术的滞后性使我国农药企业并没有竞争优势。我国原始创新的结构偏少创制产品的登记工作不积极企业往往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开展登记工作,导致许多临时转正式登记工作没有及时跟上目前,许多获得过临时登记的产品现在早已经处于无效状态。创制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跟不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教授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当前我国新农药创制方面取得的成果看来,一些科研院所只注重实验室创制,在此基础上虽然发表了许多优秀的论文,为新农药的创制奠定了基础,也有些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但存在不注重后期应用技术开发的现象,特别是不太注重后期推广示范应用,这可能是我国自主产品市场占有率极低的原因之一,当然也是我国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在获得临时登记后未进行进一步的“转正登记”的原因之一。

4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要农药保障,农药产业对外开放大门不会关闭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粮食安全与对外开放愈发显得更加重要。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事关14亿人口的“饭碗”,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离不开农药产业保障,农药越来越重要: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离不开粮食,这是国家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对于人口大国的我国更是如此。发展农药产业,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我国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要在前期雄厚积累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自力更生、苦练内功,走更高质量和层次的开放之路。近年来,我国农药产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行业产值不断扩大。2016年,中国农药出口量140万吨,占当年总产量的37%,同比增长19%。2017年我国农药出口量为146.76万吨,同比增长6.9%,2018年出口农药140.53万吨,金额80.72亿美元;我国农药行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农药出口金额和数量分别下降1.5%和7.1%。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出口尽管受到全球疫情影响,但依然保持了增长2020年上半年我国农药出口收入45亿美元,同比增长4.1%;出口植保产品879 000吨,同比增长16.5%。国全球农药出口数量第一大国的地位没有改变,农药出口的大门始终没有关闭。未来,我国农药产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将始终敞开,农药出口将依然是消化国内产能的重要途径

5)农药业迫切需要智能化信息化:全行业当务之急是主动融入“两化”

互联网时代下的农药装备智能化制造、生产自动化是大势所趋,我国移动互联网5G下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会把“十四五”时期农药企业带入智能信息化时代。无论是提升产品品质还是降低成本,都需要智能化信息化。新发展格局下,非常紧迫发展是智能化信息化,投身智能化信息化的洪流,农药管理信息化建设、产品研发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和连续化将成为新格局下的不二选择,从各个环节入手,创新应用、提高效能,已成为农药发展新格局下的重要路径。

2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农药业发展的思考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全球疫情防控下,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笔者认为,我国应该构建一个坚实稳固的内外结合的‘8’字形双循环供应链产业链,而不是搞‘回’字双循环,要让双循环能够有机转换,而不是内外循环割裂。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涉及国内也涉及国际,既包括供给侧也包括需求侧,要做好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和新格局下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农药业要继续调整优化结构,在内循环上积极作为

内循环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手段,强大的内需,是我们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农药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挽回的粮食损失大约为10%~15%。未来,全球粮食需求将不断上升、粮食危机警钟将不断敲响,农药作为一种支农必需品,世界对农药的需求是刚性和不可逆的。因农药是无可替代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以及粮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度,农药很可能成为本次经济内循环的“重点照顾对象”。因此,农药行业在内循环上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要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主动出击,积极作为。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围绕国内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在品种品质品牌上面下功夫,生产销售适销对路的产品。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将是新格局下的最好选择这些新品种将占据国内农药市场的主导地位,主要产品质量要向国际标准等先进水平看齐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杀虫剂产品,更新杀菌剂产品,发展除草剂新产品,以更趋合理产品结构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高品质的需要。重点发展针对常发性、难治害虫;地下害虫、线虫、外来入侵害虫的杀虫剂和杀线虫剂;适应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变革的除草剂;果树和蔬菜用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用于温室大棚、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的杀菌剂;种子处理剂和环保型熏蒸剂;积极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保鲜剂;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生物农药和用于非农业领域的农药新产品、新制剂也要鼓励发展。向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将是未来农用剂型发展方向,必须大力推动,促进积极开发和应用此外,围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负增长组织生产:农药生产者应主动把握市场方向、顺应政策导向,自觉调整市场布局、产品结构,把有限的企业资源向高效低毒环保产品倾斜,适应双循环下我国农药使用市场的总体变化。

2)加大农药业自主创新步伐,不断适应发展新格局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十四五”中国将进入“后小康”时代,对于农药工业的要求将会更高,增强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发出适合“新格局”“后小康”时代的农药新品种将是“十四五”乃至未来的重要工作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农药创新的重点仍然是大力投入品种研发,努力在绿色药物新靶标和分子设计、生物农药合成生物学、RNAi(核糖核酸干扰技术)等重大产品创制与产业化等前沿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尤其是发展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新品种、开发新助剂和新剂型,支持生物农药发展,积极开拓非农业用农药市场,把科技创新与提高农药工业整体装备水平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控制水平相结合,与强化清洁生产工艺和综合循环利用相结合,与节能减排降耗和转型升级相结合,将是后小康新格局下创新的基本方向。加大农药科研开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的创新能力,显然成为“新格局”“后小康”时代农药创新的任务。“新格局”下的“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农药创制体系,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药创制品种的市场开发。开发与生产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专用中间体、助剂,重点放在定向合成法手性和立体结构农药生产,切实搞好生物农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生产。农药研发思路要从粗糙向精准、从注重理化性质向注重生物活性转变,省力化精准化制剂类型、种衣剂、控释技术、纳米技术等是新剂型研发热点。加大新品种开发和产业化力度,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新品种、新制剂以及生物农药“新格局”下的“十四五”时期,政府要继续出台政策,扶持优势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并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建设技术交易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研究开发中心,提高竞争力。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引导产学研形成合力、联合研发、多元创新。

3)加快农药业新旧动能转换,向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后小康时代,将会对产业发展方式要求更高。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中国将进入“后小康”时代。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目标实现以及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美好生活的希望与需要对于农药高效、绿色、无残留等方面的需求更强烈。为了减施增效、绿色发展,农药业主动融入智能化、信息化迫在眉睫。“新格局”下的“十四五”我国农药将继续向高效、安全、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将会在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智能化信息化就是效率效益已广为认可,绿色、智能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以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这三化来打造绿色农药工业优势是将是“新格局”下的农药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智能转型,也将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农药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后,国家反贫困战略将着重建立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城乡相对贫困减少的长效机制,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也需要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农药,但也对环保生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好绿色研发、清洁生产和农药使用过程的绿色化,要把高效低风险农药以及生物农药的研发、取代高毒农药、开展清洁生产、实现农药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农药使用过程减量化作为重要工作来做。无论是提升产品品质还是降低成本,都需要智能化、信息化。信息化、智能化牵涉到方方面面,但关键是互联网+、搞好“两化”融合。要围绕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数字化水平。在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方面,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在农药生产中实现连续化、自动化,设备大型化、智能化,发展数字农药,打造数字农药经济新优势。注重5G技术、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优势企业建设智能数字化车间,加快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新格局下的“十四五”5G商用为契机,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农药业的融合发展,服务好植保新服务新业态。

4继续扩大农药业的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8月16日发表于《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开放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调“要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谈到对外开放问题,强调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期以来农药行业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加大,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教训,这是做好国际外循环的基础。尤其是农药出口将是双循环下的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农药消化国内产能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多年出口表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效安全绿色农药产品才有国际市场,这样的产品可以使国际农药产品价格坚挺。新格局,必须围绕一带一路,大力促进农药出口,以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农药产品,来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新格局下,我们应该由追求出口规模的粗放发展阶段转向增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绿色产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格局下,必须强化管理创新,改变盈利模式,提高出口农药经济效益。新格局下,主动融入外循环,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必须造就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国际品牌,在改变出口盈利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打造和树立国际农药品牌,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新格局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矛盾在全球化深化的过程中也日益凸显出来。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的兴起,这些国家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从而使全球产业链格局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原来专属于发达国家的巨大全球市场被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分享和分割看到这些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调整农药产品的出口结构市场分布积极创造条件,布局好市场,实现国际市场的多元化,积极构造农药发展新格局。

总之,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已经在不断的调整当中,一方面是国外需求的下降,一方面则是国内需求的提升。双循环战略和中国发展新格局的形成,与全球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也与“中国与世界关系”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3]变动的中国内外形势给“十四五”中国农药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考验。农药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物资,其需求是刚性的。还要看到,新冠疫情单边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有增无减,我国农药挑战空前。对此,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全面推进技术自主,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整体提升国内农药业的竞争力,进而改进中国农药业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地位。更要一如既往地积极拓展外部发展空间,依托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打造崭新的开放格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发展成就贡献世界。

 

:① 来源于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历年来发布的中国农药工业行业信息②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历年来发布的全国农药运行分析数据③ 来源于农药类上市公司发布的历年季报、年报

参考文献:

[1]王丹莉,王曙光.新中国全球化战略七十年:从独立自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J].党政研究,2019(5):13-21.

[2]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20-8-25(02).

[3]王曙光 王丹莉.全球化视角下的双循环战略 [J].新疆农垦经济,2020(09)

 

tag: 农药业  发展  

最近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8310.html
苏ICP备10201623号-1 工信部网站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 农药快讯信息网
开户行:中国银行南京新港支行 帐号:488 466 545 445 收款单位: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86581148 传真:025-86581147 E-mail:nyxxz@263.net 邮政编码:210046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竞路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