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5年来,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每年都旁若无人地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成为农药市场绽放的一朵奇葩。5月11日,《农药快讯》主编柏亚罗受邀在“第三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暨农药行业排行榜发布会”上作了题为“跨国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及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报告。报告中,柏主编不仅介绍了跨国公司的新产品开发,而且重点评析了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并对该类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全球农药市场起伏前行
2008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同比大增了20.35%,创造了1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然而风云突变,2009年农药市场掉头向下,滑坡7.04%;好在,2010年,全球市场维稳略增,并从此步入了上升通道。时至2014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经历了连续5年的增长。2004—2014年的10年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1%。
美元走强、农产品价格下滑、库存水平高企等,合力推动了2015年全球农药市场止涨回落。根据Phillips McDougall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作物用农药市场完成销售额512.10亿美元,同比急速下行9.6%,创造了10多年来跌幅之最。全球农药总市场575.32亿美元,同比下降9.0%。
表1 2004—2014年世界作物与非作物用农药市场(亿美元)
| 年份(年) | 作物保护 | 同比(%) | 非作物保护 | 同比(%) | 合计 | 同比(%) | 
| 2004 | 322.04 | 
 | 46.75 | 
 | 368.79 | 
 | 
| 2005 | 328.14 | +1.89 | 49.05 | +4.92 | 377.19 | +2.28 | 
| 2006 | 325.08 | -0.93 | 51.50 | +4.99 | 376.58 | -0.16 | 
| 2007 | 358.85 | +10.39 | 53.65 | +4.17 | 412.50 | +9.54 | 
| 2008 | 431.87 | +20.35 | 56.55 | +5.41 | 488.42 | +18.40 | 
| 2009 | 401.47 | -7.04 | 58.60 | +3.63 | 460.07 | -5.80 | 
| 2010 | 412.91 | +2.85 | 58.80 | +0.34 | 471.71 | +2.53 | 
| 2011 | 465.39 | +12.71 | 62.90 | +6.97 | 528.29 | +11.99 | 
| 2012 | 495.49 | +6.47 | 63.72 | +1.30 | 559.21 | +5.85 | 
| 2013 | 542.08 | +9.40 | 64.81 | +1.71 | 606.89 | +8.53 | 
| 2014 | 566.55 | +4.51 | 65.57 | +1.17 | 632.12 | +4.16 | 
| 2015 | 512.10 | -9.61% | 63.22 | -3.58% | 575.32 | -9.00% | 
跨国公司新品开发源源不断
先正达
在2005—2014年的10年间,先正达研发投入占其销售额的9.4%,研发总支出达110.00亿美元。2000—2022年间,公司几乎每年上市1个新产品,并对每个新产品明确了峰值销售额和实现目标的时间。其新产品的年峰值销售额平均超过4.00亿美元。公司15个新的及研发管道的有效成分未来将为公司带来63.00亿美元的年峰值销售额。
先正达研发管道的产品有9个,这些产品将于2016—2022年上市,其潜在峰值销售总额将超过36.00亿美元。其中,4个产品靶标大田作物,另5个产品用于特种作物和种子处理。
4个靶标大田作物的产品都是大手笔产品,年峰值销售额均超5.50亿美元。尤其是其中的第一大产品pydiflumetofen,其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7.50亿美元,这是一个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
表2 先正达研发管道的9个产品
| 有效成分 | 产品类型 | 预计上市时间 | 年峰值销售额 | 
| pydiflumetofen | 杀菌剂,大田 | 2016年 | >7.50亿美元 | 
| 未起名 | 杀虫剂,大田 | 2021年 | >5.50亿美元 | 
| 未起名 | 除草剂,大田 | 2022年 | >6.00亿美元 | 
| 未起名 | 杀菌剂,大田 | 2022年 | >6.00亿美元 | 
| oxathiapiprolin | 杀菌剂,蔬菜和特种作物 | 2016年 | 1.50亿美元 | 
| 未起名 | 杀虫剂 | 2020年 | >2.50亿美元 | 
| 3个未起名 | 种子处理剂 | 
 | 1.00亿~4.00亿美元 | 
| 合计 | 
 | 
 | >36.00亿美元 | 
对最近上市的6个新产品,先正达预计其年峰值销售额将超过27.00亿美元。其中,杀菌剂Elatus(苯并烯氟菌唑+嘧菌酯)的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公司期望2018年能达到这一目标。四元复配除草剂Acuron(bicyclopyrone+硝磺草酮+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2015年已在美国上市,上市首年即实现销售额1.00亿美元,其年峰值销售额将超5.00亿美元。
表3 先正达最近上市的6个产品
| 有效成分 | 产品类型 | 年峰值销售额 | 实现目标的时间 | 
| Elatus(苯并烯氟菌唑+嘧菌酯) | 杀菌剂 | >10.00亿美元 | 2018年 | 
| Acuron(bicyclopyrone+硝磺草酮+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 | 除草剂 | >5.00亿美元 | 
 | 
| Seguris(吡唑萘菌胺) | 杀菌剂 | 1.50亿美元 | 2018年 | 
| Clariva(巴斯德杆菌) | 种子处理剂 | 2.00亿美元 | 2018年 | 
| Fortenza | 种子处理剂 | 4.00亿美元 | 2018年  | 
| Vibrance(氟唑环菌胺) | 种子处理剂 | 5.00亿美元 | 2020年 | 
| 合计 | 
 | >27.00亿美元 | 
 | 
巴斯夫
巴斯夫研发的产品主要包括:杀菌剂唑嘧菌胺和氟唑菌酰胺,除草剂苯嘧磺草胺和1个尚未起名的除草剂,3个杀虫剂,耐咪唑啉酮类除草剂转基因大豆Cultivance、正在与孟山都共同开发的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以及来自新成立的功能作物保护部的产品。
巴斯夫为氟唑菌酰胺制定了超过6亿欧元的年峰值销售额,苯嘧磺草胺的年峰值销售潜能将超过2亿欧元。
在巴斯夫研发管道的3个杀虫剂中,两个来自于日本公司的授权,还有一个由巴斯夫自行研发。所有这3个产品皆已进入较高级别的研发阶段,公司计划于2016/17年上市这些产品。
表4 巴斯夫的研发产品
| 有效成分 | 产品类型 | 年峰值销售额 | 
| 唑嘧菌胺 | 杀菌剂 | 
 | 
| 氟唑菌酰胺 | 杀菌剂 | >6亿欧元 | 
| 苯嘧磺草胺 | 除草剂 | >2亿欧元 | 
| 未起名 | 除草剂 | 
 | 
| 3个未起名 | 杀虫剂 | 
 | 
| Cultivance | 转基因大豆 | 
 | 
| 
 | 耐麦草畏转基因作物 | 
 | 
| 
 | 功能作物保护部产品 | 
 | 
陶氏益农
2009—2014年的5年间,陶氏益农的农药销售额增长了50%;期间,种子和性状业务的销售额增长了近200%。
陶氏益农希望,至2018年,其新产品的销售额能创造10亿美元的增长。至2018年,4个新农药(氟啶虫胺腈、氟氯吡啶酯、Rinskor、Inatreq)有望为公司增加销售额3亿~4亿美元;期间,新种子系列有望增加6亿~7亿美元的销售额。
表5 时至2018年陶氏益农新产品销售额增长10亿美元
| 有效成分 | 产品类型 | 销售额 | 
| 氟啶虫胺腈 | 杀虫剂 | 增加3亿~4亿美元 | 
| 氟氯吡啶酯 | 除草剂 | |
| Rinskor(florpyrauxifen) | 除草剂 | |
| 未起名 | 杀菌剂 | |
| 新种子系列 | 
 | 增加6亿~7亿美元 | 
| 合计 | 
 | 增加10亿美元 | 
公司指出,其最近上市的产品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5%。这些产品包括氯氨吡啶酸、啶磺草胺、五氟磺草胺、乙基多杀菌素和氟啶虫胺腈。
陶氏益农主要通过三波农药新技术,强力支撑其未来增长目标。
氟啶虫胺腈和除草剂Enlist Duo(2,4-滴胆碱+草甘膦)组成了陶氏益农三波新农药中的第一波。氟啶虫胺腈堪称市场先锋,它为价值20亿美元、防治取食汁液害虫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至2015年底,氟啶虫胺腈已在全球34个国家上市,其年峰值销售额将超过4亿美元。
第二波产品由除草剂氟氯吡啶酯和杀菌剂Inatreq构成。2014年,氟氯吡啶酯首先在中国取得登记,这是该产品在全球的首个登记。氟氯吡啶酯拥有新颖的作用机制,被视为防除多种作物(包括小麦和大麦)上顽固阔叶杂草的新工具。其年峰值销售额预计可突破4亿美元。
谷物用杀菌剂Inatreq的加盟将使公司的杀菌剂产品组合更加完善。在壳针孢菌(Septoria spp.)防治领域,Inatreq是业内第一个提供新作用位点的化合物。该产品将于2018—2019年上市,其年峰值销售额预计可超过2亿美元。
第三波产品以一个广谱、芽后除草剂Rinskor(florpyrauxifen)为代表,它将用于包括水稻在内的多作物、多地区防除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该产品将提供新的杂草防除作用机制,从而解决已知的抗性问题。Rinskor有望于2017—2018年间上市,其年峰值销售额将大大超出2亿美元。
杜邦
2008—2014年间,杜邦包括农药和种子在内的农业业务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期间,农药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而种子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
2014年,杜邦杀菌剂销售额约达8亿美元,其中啶氧菌酯的销售额就突破4亿美元,该产品已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销售。吡噻菌胺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登记,年峰值销售额可达1亿~5亿美元。新的叶面用果蔬杀菌剂氟噻唑吡乙酮年峰值销售额可达1亿~5亿美元。
表6 杜邦主要杀菌剂产品
| 有效成分 | 销售额 | 
| 啶氧菌酯 | 2014年销售额>4.0亿美元 | 
| 吡噻菌胺 | 年峰值销售额1亿~5亿美元 | 
| 氟噻唑吡乙酮 | 年峰值销售额1亿~5亿美元 | 
| Lumigen种子处理系列(啶氧菌酯、吡噻菌胺、氟噻唑吡乙酮) | 年峰值销售额>5亿美元 | 
杜邦希望其杀虫剂取得进一步增长。2014年,其氯虫苯甲酰胺的销售额达12.00亿美元,其年峰值销售额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这一年,氯虫苯甲酰胺的全球销售额为14.80亿美元,较噻虫嗪11.80亿美元提升了3.00亿美元。同时,公司也看到了溴氰虫酰胺的增长潜能,该产品的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5亿美元。杜邦希望2016年在中国、韩国和菲律宾登记其新杀虫剂Pyraxalt,用于防治水稻叶蝉等。其年峰值销售额可达1亿~5亿美元。
表7 杜邦主要杀虫剂产品
| 有效成分 | 销售额 | 
| 氯虫苯甲酰胺 | 2014年销售额12.00亿美元  | 
| 溴氰虫酰胺 | 年峰值销售额>5.0亿美元 | 
| Pyraxalt | 新杀虫剂,年峰值销售额1亿~5亿美元 | 
| dicloromezotiaz | 新杀虫剂 | 
| 未起名 | 新型杀虫剂 | 
| 未起名 | 新杀线虫剂 | 
SDHI类杀菌剂一枝独秀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杀菌剂常领涨市场,成为公司销售额增长的重要支撑。在这些杀菌剂中,特别受到点赞的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这类产品就像一匹黑马驰骋于农药市场,给低迷的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
2014年,全球包括非作物用途在内的杀菌剂的总销售额为163.65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遥遥领先。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销售额为13.72亿美元,在杀菌剂市场位列第三。
表8 2014年全球杀菌剂市场分布(按化学类型分)
| 类别 | 所占份额 | 销售额(亿美元) | 类别 | 所占份额 | 销售额(亿美元) | 
|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 22.9% | 37.43 | 吗啉类 | 2.7% | 4.39 | 
| 三唑类 | 21.2% | 34.70 | 苯基酰胺类 | 2.5% | 4.10 | 
|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 8.4% | 13.72 | 其他多作用位点类 | 2.3% | 3.81 | 
| 其他唑类 | 7.9% | 13.01 | 苯胺基嘧啶类 | 1.5% | 2.45 | 
|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 | 5.4% | 8.88 | 双酰胺类 | 1.1% | 1.78 | 
| 无机类 | 5.4% | 8.80 | 生物杀菌剂 | 0.6% | 0.97 | 
| 邻苯二甲酰亚胺类 | 3.2% | 5.25 | 其他脱甲基化抑制剂 | 0.3% | 0.45 | 
| 苯并咪唑类 | 2.9% | 4.81 | 其他类 | 11.7% | 19.10 | 
| 合计(包括非作物用杀菌剂在内) | 100.0% | 163.65 | |||
图1让则我们直观领略到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出类拔萃。SDHI类杀菌剂201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9.92%,2009—201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7.2%,在各类杀菌剂中居于首位。
从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还是三唑类杀菌剂,其2014年的同比增长率及2009—2014年复合年增长率都要明显逊色。

图1 2014年杀菌剂同比增长率及2009—2014年复合年增长率(%)
2003年上市的啶酰菌胺是SDHI类杀菌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2005年以1.05亿美元的销售额带动了该类杀菌剂同比增长59.32%。近几年,SDHI类杀菌剂都以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预计2019年SDHI类杀菌剂的销售额为20.50亿美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
表9 近年来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亿美元)
| 时间(年) | SDHI销售额 | 同比 | 啶酰菌胺销售额 | 啶酰菌胺占比 | 
| 2003 | 
 | 
 | 上市 | 
 | 
| 2004 | 1.18 | 
 | 
 | 
 | 
| 2005 | 1.88 | +59.32% | 1.05 | 55.85% | 
| 2007 | 
 | 
 | 1.70 | 
 | 
| 2008 | 3.54 | 
 | 2.15 | 60.73% | 
| 2009 | 4.12 | +16.38% | 2.80 | 67.96% | 
| 2010 | 4.22 | +2.43% | 2.95 | 69.91% | 
| 2011 | 5.81 | +37.68% | 3.40 | 58.52% | 
| 2012 | 7.65 | +31.67% | 3.55 | 46.59% | 
| 2013 | 10.56 | +38.04% | 3.75 | 35.51% | 
| 2014 | 13.72 | +29.92% | 3.90 | 28.43% | 
| 20191 | 20.50 | 2014—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8.4% | ||
| 1 预测值。 | ||||
随着第3代广谱、高活性SDHI类杀菌剂的陆续上市,该类产品的销售额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尤其是2010年以来,其增速更是明显提升。由此认为,SDHI类杀菌剂目前虽还是杀菌剂中的小众,但未来一定不是。

图2 2004—2014年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市场走势
开发SDHI类杀菌剂的鼻祖是美国有利来路(现科聚亚)公司,目前参与开发的公司有10余家。迄今,世界前六大农药创新型公司皆已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SDHI类杀菌剂的开发中,国内的研发机构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这里。2015年7月30日,中农联合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的氟醚菌酰胺原药及两个制剂在我国取得登记,这是国内企业自行研发并首个上市的SDHI类杀菌剂。至此,SDHI类杀菌剂已诞生了23个品种。
表10 目前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23个SDHI类杀菌剂
| 序号 | 英文通用名 | 中文通用名 | 结构类型 | 创制公司 | 上市时间 | 年峰值销售额 | 
| 1 | carboxin | 萎锈灵 | 氧硫杂环己  | 美国有利来路  | 1969年 | 
 | 
| 2 | oxycarboxin | 氧化萎锈灵 | 1975年 | 
 | ||
| 3 | mepronil | 灭锈胺 | 苯基苯甲酰胺类 | 日本组合化学 | 1981年 | 
 | 
| 4 | flutolanil | 氟酰胺 | 苯基苯甲酰胺类 | 日本农药 | 1986年 | 
 | 
| 5 | benodanil | 麦锈灵 | 苯基苯甲酰胺类 | 巴斯夫 | 1986年 | 
 | 
| 6 | fenfuram | 甲呋酰胺 | 呋喃酰胺类 | 壳牌(现拜耳) | 
 | 
 | 
| 7 | furametpyr | 呋吡菌胺 | 吡唑酰胺类 | 住友化学 | 1997年 | 
 | 
| 8 | thifluzamide | 噻呋酰胺 | 噻唑酰胺类 | 孟山都(后转日产) | 1997年 | 
 | 
| 9 | boscalid | 啶酰菌胺 | 吡啶酰胺类 | 巴斯夫 | 2003年 | >3亿欧元 | 
| 10 | penthiopyrad | 吡噻菌胺 | 吡唑酰胺类 | 日本三井化学 | 2008年 | 1亿~5亿美元 | 
| 11 | isopyrazam | 吡唑萘菌胺 | 吡唑酰胺类 | 先正达 | 2010年 | >1.50亿美元 | 
| 12 | fluxapyroxad | 氟唑菌酰胺 | 吡唑酰胺类 | 巴斯夫 | 2011年 | 6.0亿欧元 | 
| 13 | bixafen | 联苯吡菌胺 | 吡唑酰胺类 | 拜耳 | 2011年 | 3.0亿欧元 | 
| 14 | sedaxane | 氟唑环菌胺 | 吡唑酰胺类 | 先正达 | 2011年 | 5.0亿美元 | 
| 15 | penflufen | 氟唑菌苯胺 | 吡唑酰胺类 | 拜耳 | 2012年 | 
 | 
| 16 | fluopyram | 氟吡菌酰胺 | 吡啶乙基  | 拜耳 | 2012年 | 2亿欧元 | 
| 17 | benzovindiflupyr | 苯并烯氟菌唑 | 吡唑酰胺类 | 先正达 | 2012年 | >10亿美元 | 
| 18 | isofetamid | 异丙噻菌胺 | 噻吩酰胺类 | 日本石原 | 2015年 | 
 | 
| 19 | 
 | 氟醚菌酰胺 | 吡啶甲基苯甲酰胺类 | 中农联合/山东农大 | 2015年 | 
 | 
| 20 | pydiflumetofen | 
 | 吡唑酰胺类 | 先正达 | 2016年  | >7.50亿美元 | 
| 21 | pyraziflumid | 
 | 吡嗪酰胺类 | 日本农药 | 2018年  | 
 | 
| 22 | fluindapyr | 
 | 
 | 意赛格/富美实 | 2020年  | 
 | 
| 23 | 
 | 氟苯醚酰胺 | 吡唑酰胺类 | 华中师大/燕化永乐 | 
 | 
 | 
在SDHI类杀菌剂中,有9个产品的化合物专利已经到期,另有14个产品仍处于保护期内。
表11 SDHI类杀菌剂的化合物专利概况
| 通用名 | 专利号 | 申请日 | 到期日 | 专利权归属公司 | 
| 萎锈灵(carboxin) | US3249499 | 1965-04-26 | 1985-04-26 | 美国有利来路(现科聚亚) | 
| US3393202 | 1965-04-26 | 1985-07-16 | ||
| US3454391 | 1966-05-04 | 1986-07-08 | ||
| 氧化萎锈灵(oxycarboxin) | US3399214 | 1965-11-05 | 1985-11-05 | 美国有利来路(现科聚亚) | 
| US3402241 | 1965-11-05 | 1985-11-05 | ||
| US3454391 | 1966-05-04 | 1986-07-08 | ||
| 灭锈胺(mepronil) | US3937840 | 1974-07-17 | 1994-07-17 | 组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GB1421112 | 1974-07-17 | 1994-07-16 | ||
| 氟酰胺(flutolanil) | US4093743 | 1977-07-11 | 1997-07-11 | 日本农药株式会社 | 
| 麦锈灵(benodanil) | US4097512 | 1974-12-30 | 1995-06-27 | 巴斯夫 | 
| 甲呋酰胺(fenfuram) | GB1215066 | 1968-03-25 | 1988-03-24 | 壳牌公司 | 
| 呋吡菌胺(furametpyr) | US4877441 | 1988-10-18 | 2008-10-18 |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EP0315502 | 1988-10-19 | 2008-10-18 | ||
| 噻呋酰胺(thifluzamide) | EP0371950 | 1989-11-28 | 2009-11-27 | 孟山都 | 
| US5045554 | 1988-11-29 | 2008-11-29 | ||
| CN1021010C | 1989-11-28 | 2009-11-27 | ||
| 啶酰菌胺(boscalid) | WO9931983 | 1998-12-15 | 2018-12-14 | 巴斯夫 | 
| EP0545099 | 1992-11-07 | 2017-11-06 | ||
| US5330995 | 1992-11-09 | 2012-11-09 | ||
| NB-EP2005050930 | 2004-05-09  | 2012-11-09 | ||
|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 | EP0737682 | 1996-04-03 | 2016-04-02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 US5747518 | 1996-04-03 | 2016-04-03 | ||
| CN1061657C | 1996-04-11 | 2016-04-10 | ||
| 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 | WO2006087343 | 2006-02-15 | 2026-02-14 | 巴斯夫 | 
| EP1856055 | 2006-02-15 | 2026-02-14 | ||
| US8008232 | 2006-02-15 | 2026-02-14 | ||
| CN101115723B | 2006-02-15 | 2026-02-14 | ||
| 联苯吡菌胺(bixafen) | WO2006024388 | 2005-08-13 | 2025-08-12 | 拜耳作物科学 | 
| EP1784383 | 2005-08-13 | 2025-08-12 | ||
| US7750186 | 2005-08-13 | 2025-08-13 | ||
| 氟唑菌苯胺(penflufen) | DE10136065A1 | 2001-07-25 | 2021-07-24 | 拜耳作物科学 | 
| WO03010149A1 | 2002-07-12 | 2022-07-11 | ||
| EP1414803 | 2002-07-12 | 2022-07-11 | ||
| US7538073B2 | 2002-07-12 | 2022-07-12 | ||
| CN1255384C | 2002-07-12 | 2022-07-11 | ||
| 氟唑环菌胺(sedaxane) | WO03074491A1 | 2003-02-21 | 2023-02-20 | 先正达 | 
| EP1829865 | 2003-02-21 | 2023-02-20 | ||
| US7951752B2 | 2003-02-21 | 2023-02-21 | ||
| CN1293058C | 2003-02-21 | 2023-02-20 | ||
| 吡唑萘菌胺(isopyrazam) | WO2004035589 | 2003-10-14 | 2023-10-13 | 先正达 | 
| EP1556385 | 2003-10-14 | 2023-10-13 | ||
| US7598395 | 2003-10-14 | 2023-10-14 | ||
| CN100448876C | 2003-10-14 | 2023-10-13 | ||
| 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 | WO2004035589 | 2003-10-14 | 2023-10-13 | 先正达 | 
| EP1556385 | 2003-10-14 | 2023-10-13 | ||
| US7598395 | 2003-10-14 | 2023-10-14 | ||
| CN100448876C | 2003-10-14 | 2023-10-13 | ||
|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 | WO2004016088 | 2003-08-08 | 2023-08-07 | 拜耳作物科学 | 
| EP1531673 | 2003-08-08 | 2023-08-07 | ||
| US7572818 | 2003-08-08 | 2023-08-08 | ||
| CN1319946C | 2003-08-08 | 2023-08-07 | ||
| 异丙噻菌胺(isofetamid) | WO2006016708 | 2005-08-10 | 2025-08-09 | 石原产业  | 
| EP1776011 | 2005-08-10 | 2025-08-09 | ||
| US8039420 | 2005-08-10 | 2025-08-10 | ||
| CN101001528 | 2005-08-10 | 2025-08-09 | ||
| 氟醚菌酰胺 | CN102086173B | 2010-09-07 | 2030-09-06 | 山东省联合农药  | 
2014年,在SDHI类杀菌剂中,已有四大产品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
表12 2014年SDHI类杀菌剂产品的销售额(亿美元)
| 有效成分 | 所占份额 | 销售额 | 有效成分 | 所占份额 | 销售额 | 
| 啶酰菌胺 | 28.43% | 3.90 | 萎锈灵 | 5.47% | 0.75 | 
| 氟唑菌酰胺 | 20.77% | 2.85 | 氟吡菌酰胺 | 4.37% | 0.60 | 
| 联苯吡菌胺 | 14.58% | 2.00 | 吡噻菌胺 | 3.64% | 0.50 | 
| 氟唑菌苯胺 | 9.48% | 1.30 | 吡唑萘菌胺 | 2.55% | 0.35 | 
| 氟唑环菌胺 | 6.20% | 0.85 | 其他 | 4.52% | 0.62 | 
| 合计 | 13.72 | ||||
五大产品点评
在SDHI类杀菌剂中,已经涌现出多个大咖级的产品。以下仅对5个产品进行点评,由于篇幅有限,不一而足。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
2016年4月10日,吡噻菌胺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到期;2016年4月2日和4月3日,吡噻菌胺在欧洲和美国的专利次第到期。
吡噻菌胺是由日本三共农化(现三井化学株式会社)1996年发现、2003年报道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2007年1月,杜邦获三井化学授权在美洲、欧洲和澳大拉西亚地区开发吡噻菌胺;三井化学负责亚洲市场。不仅三井生产吡噻菌胺;杜邦也可以生产吡噻菌胺。日本曹达、先正达等也纷纷参与到吡噻菌胺的市场开发中。
吡噻菌胺具有渗透和内吸性,可以提供预防和治疗作用。不仅可有效防治油菜、谷物、果树、观赏植物、马铃薯、向日葵、草坪、蔬菜和大田作物上的锈病和由丝核菌引起的病害,而且还可以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和苹果黑星病等。
与吡噻菌胺复配的配伍有:环丙唑醇(环菌唑)、百菌清、啶虫脒和啶氧菌酯等。
2008年,吡噻菌胺在日本获准登记,同年上市。时至2014年,吡噻菌胺已在全球超过24个国家登记。
2014年5月1日,吡噻菌胺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1107/2009)已登记有效成分名单。
2013年,先正达宣布,公司获得杜邦授权,准入吡噻菌胺市场。2015年初,先正达在美国草坪市场上市了杀菌剂Velista(50%吡噻菌胺WG)。公司指出,这是该市场最广谱的SDHI类杀菌剂,也是该市场唯一登记防治炭疽病的SDHI类杀菌剂。Velista还用于防治其他主要草坪病害,如草坪褐斑病和币斑病等。
截至2016年4月底,吡噻菌胺尚未在我国登记。
2008年吡噻菌胺上市。2014年,吡噻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50亿美元。2009—2014年,吡噻菌胺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8.5%。
杜邦制定了吡噻菌胺的年峰值销售额为1亿~5亿美元。虽然杜邦给出的峰值跨度比较大,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吡噻菌胺未来一定是超亿美元的产品。这还不包括先正达、三井等其他公司关于该产品的销售额。
先正达已经拥有了4个SDHI类杀菌剂,但仍参与开发吡噻菌胺,可见吡噻菌胺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吡噻菌胺的专利刚刚到期,这是我们目前可以重点关注的SDHI类杀菌剂。
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
氟唑菌酰胺是一个敢与“最好”叫板的杀菌剂。它与最好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比试预防作用,与最好的三唑类杀菌剂比试治疗作用。
氟唑菌酰胺为巴斯夫发现的联苯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由巴斯夫生产,巴斯夫、孟山都和广西田园等公司参与开发。
氟唑菌酰胺高效、广谱、持效、选择性强,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预防和治疗作用兼备。可有效防治谷物、大豆、玉米、油菜、果树、蔬菜、甜菜、花生、棉花、草坪和特种作物等的主要病害。该产品通过叶面和种子处理来防治一系列真菌病害,如谷物、大豆、果树和蔬菜上由壳针孢菌、灰葡萄孢菌、白粉菌、尾孢菌、柄锈菌、丝核菌、核腔菌等引起的病害。
氟唑菌酰胺可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以及巴斯夫其他产品复配使用。
2011年,氟唑菌酰胺首先在英国登记和上市,现登记和上市的国家已超过50个,用于70多种作物上。巴斯夫打算将氟唑菌酰胺引入世界上70多个国家,用于100多种作物上。
2012年,氟唑菌酰胺的多个复配产品在美国登记。其中,Priaxor(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在美国登记用于大豆、番茄、马铃薯和其他大田作物,它对大豆褐斑病有特效。美国还紧急豁免氟唑菌酰胺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
2013年,氟唑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的二元复配产品Orkestra SC在巴西取得登记,用于防治亚洲大豆锈病;同年上市。时至2015年,Orkestra SC已在巴西批准用于20多种作物。其除防治重要病害外,还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使作物更好地吸收CO2,有效地利用水分,更多地吸收营养。基于这些特征,该产品可提高作物产量达10%。
2013年1月1日,氟唑菌酰胺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1107/2009)已登记有效成分名单。
2013年9月17日起,巴斯夫欧洲公司在我国登记了氟唑菌酰胺原药及氟唑菌酰胺分别与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复配产品。
2011年,氟唑菌酰胺上市,2012年,便取得了接近1亿美元的销售额(0.95亿美元)。2013年,氟唑菌酰胺的销售额为2.30亿美元,同比飙升142.11%。2014年,氟唑菌酰胺的销售额为2.85亿美元,同比再增23.91%,成为SDHI类杀菌剂中的第二大产品。
巴斯夫称,氟唑菌酰胺的登记和上市进程皆比原计划来得更快。公司预测,该产品的年峰值销售额可达6.00亿欧元,是公司最初期望值的3倍。
氟唑环菌胺(sedaxane)
氟唑环菌胺是种子处理剂中的佼佼者,其市场表现极佳。
氟唑环菌胺是先正达开发的专用种子处理剂中的第一个有效成分。该产品广谱,以保护作用为主。适用于谷物、大豆、玉米、蔬菜、甘蔗、葡萄、马铃薯、棉花、梨果和油菜等众多作物防治多种土传和种传病害,也可防治早期叶面病害,对丝核菌引起的病害和丝黑穗病具有优异防效。据称,氟唑环菌胺能促进根系生长,降低非光化学淬灭,使作物增产。
先正达开发了氟唑环菌胺的众多复配种子处理剂,包括两元至五元复配,不仅有杀菌剂,更有杀菌/杀虫剂。配伍产品有: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和精甲霜灵等。
2011年5月,先正达种子处理剂Vibrance首先在阿根廷销售。
2012年6月20日,氟唑环菌胺原药及3个种子处理剂产品获得美国环保署的登记。迄今,氟唑环菌胺产品已在美国登记用于30多种作物。
2014年2月1日,氟唑环菌胺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1107/2009)已登记有效成分名单。
2014年3月24日起,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在我国取得了95%氟唑环菌胺原药、44%氟唑环菌胺悬浮种衣剂和9%氟环·咯·苯甲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登记。
氟唑环菌胺于2011年上市,现已在阿根廷、欧盟5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智利和中国等国登记和上市。氟唑环菌胺入市即成为领军品种。2014年,先正达种子处理剂的销售额同比下降9.2%,然而,Vibrance的销售额大幅上涨了近50%,其在欧/非/中东地区的销售额增幅更是超过了75%。2014年,氟唑环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85亿美元。
先正达根据氟唑环菌胺的迅猛增长势头,将其年峰值销售额从3.0亿美元以上提高至5.0亿美元。基于氟唑环菌胺的杀菌种子处理剂Vibrance系列将成为先正达的重要增长品种之一,是先正达确立其在种子处理剂领域领先地位的重要产品。
氟吡菌酰胺(fluopyram)
氟吡菌酰胺性能非常独特,不仅具有杀菌作用,同时还是优秀的杀线虫剂,其仓储保鲜作用也是其重要的市场价值之一。
氟吡菌酰胺是由拜耳发现并开发、2009年首次报道的吡啶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现由拜耳生产。
氟吡菌酰胺为广谱、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包括谷物、玉米、蔬菜、葡萄、梨果、核果、香蕉和其他大田作物等在内的70多种作物上防治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和褐腐病等;也可以防治香蕉叶斑病、大豆猝死综合症(SDS)。非常独特的是,作为杀菌剂的氟吡菌酰胺,还可以有效防治线虫的侵害,它是第一个SDHI类杀线虫剂。未来有望成为线虫防治战略中的支柱产品,是第一个对使用者和环境低毒的杀线剂。
氟吡菌酰胺还能提高农产品的可储存性,延长它们的货架寿命。这一特性是拜耳与食品链伙伴合作的基础,成为氟吡菌酰胺巨大的收益源泉之一。
氟吡菌酰胺非常适用于病害的抗性治理。它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实验表明,即使相同类型的杀菌剂也未显示交互抗性,这得益于氟吡菌酰胺独特的化学结构,其活性部位为“柔性链”,当靶标位点发生突变时,氟吡菌酰胺的空间构象能随之调整,并结合上去,仍然显示活性。
在复配产品中,拜耳的几大著名杀菌剂丙硫菌唑、肟菌酯和戊唑醇等都携手氟吡菌酰胺,组成性能更加强大的复配产品。氟吡菌酰胺还与吡虫啉复配,成为性能独特的杀线虫/杀虫剂。
2011年,氟吡菌酰胺首先在英国和土耳其登记;2012年,在两国上市。
2012年2月2日,氟吡菌酰胺在美国取得登记。
2012年11月5日起,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在我国登记了96%氟吡菌酰胺原药、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
2013年,氟吡菌酰胺单剂产品Verango作为杀虫线剂在洪都拉斯上市,用于香蕉。
2014年2月1日,氟吡菌酰胺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1107/2009)已登记有效成分名单。
2014年底,美国批准登记了种子处理剂Ilevo(氟吡菌酰胺),用于大豆。Ilevo是首款防治土传北美大豆猝死综合症的产品,也对根部线虫有活性。2015年,在美国上市。
2015年,拜耳独特的杀线虫/杀虫剂氟吡菌酰胺与吡虫啉的复配产品Velum Total在美国上市。Velum Total对线虫和早期害虫具有广谱和长残效防治作用。
2012年,氟吡菌酰胺上市。迄今,已在全球包括中国、罗马尼亚、美国、土耳其、澳大利亚、欧盟23国、智利和墨西哥等在内的约50个国家登记和上市。2014年销售额为0.60亿美元。拜耳预计,氟吡菌酰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可达2亿欧元。它与拜耳的另一个SDHI类杀菌剂联苯吡菌胺一道,将成为公司销售额增长的重要新品。
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
苯并烯氟菌唑有望赶超嘧菌酯,是目前SDHI类杀菌剂中最具潜能的品种。
苯并烯氟菌唑是先正达研制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现由先正达和杜邦共同开发,先正达生产。
苯并烯氟菌唑广谱、高效,具有更长的持效作用,可广泛防治叶面病害和土壤病原菌。其在小麦、玉米和特种作物等许多作物上都展现了对主要病害的杰出防效。该产品对小麦叶枯病、花生黑斑病、小麦全蚀病及小麦基腐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特效,对亚洲大豆锈病具有杰出防效。
苯并烯氟菌唑可与多种杀菌剂复配,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等。
据称,苯并烯氟菌唑与嘧菌酯的复配产品Elatus是10年来对巴西亚洲大豆锈病防效最好的产品,是先正达有史以来增长最快、开发最成功的产品。Elatus以其杰出的性能获得了2015年第八届Agrow Awards中的“最佳新作物保护产品奖”。
2012年,苯并烯氟菌唑首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上市。
2013年5月,先正达就苯并烯氟菌唑与杜邦的杀菌剂氟噻唑吡乙酮签署了全球相互授权协议。
2014年,苯并烯氟菌唑以及苯并烯氟菌唑与嘧菌酯的复配产品Elatus在巴西登记。两产品皆用于防治亚洲大豆锈病,同年上市。Elatus第一年在巴西上市,销售额即超过了3亿美元,2015年,Elatus在巴西市场的销售额突破了4.00亿美元。Elatus为高可溶粒剂,其生产方法前所未有,在田间使用更安全。
2016年初,苯并烯氟菌唑与嘧菌酯的复配产品Mural在美国获准登记。Mural为水分散粒剂,采用了先正达先进的Pepite技术,入水后可立刻溶解。
2016年1月,苯并烯氟菌唑在欧盟获准登记。此项登记的获得,将使先正达可以向欧洲谷物市场推出许多基于苯并烯氟菌唑的新产品。其在欧洲市场的年峰值销售额可达2.00亿美元。
2016年3月2日,苯并烯氟菌唑被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1107/2009)已登记有效成分名单。
截至2016年4月底,苯并烯氟菌唑尚未在中国登记。
2012年,苯并烯氟菌唑上市。现市场已覆盖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美国等。基于苯并烯氟菌唑杰出的产品性能及其在巴西市场的强势增长,先正达将Elatus的年峰值销售潜能从5.0亿美元提升至10.0亿美元。苯并烯氟菌唑有望成为先正达继嘧菌酯之后的又一重磅产品。
SDHI类杀菌剂市场前景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练和积淀,随着新一代产品的不断问世,SDHI类杀菌剂迎来了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在全球农药市场增速放缓甚至下降的背景下,这类产品的市场表现更加夺人眼球。
在SDHI类杀菌剂中,先正达已经呈现了4个性能杰出的产品,这些产品结构更加复杂,性能也更胜一筹。先正达给这4个产品制定了24.00亿美元的年峰值销售目标。
在巴斯夫开发的3个SDHI类杀菌剂中,啶酰菌胺及氟唑菌酰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即达10.00亿美元。相信拜耳的4个SDHI类杀菌剂也不甘示弱10.00亿美元的年峰值销售额。
SDHI类杀菌剂中的精良部队展现了非凡的市场风采,未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能否坐稳杀菌剂市场的头把交椅,还真不好说。
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一样,SDHI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开发公司也大多选择与其他产品复配。从目前上市的品种看,SDHI类杀菌剂大多“傍”上了世界主流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搭上了这两类产品发展的顺风车。如苯并烯氟菌唑与嘧菌酯的复配,氟唑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等。
SDHI类杀菌剂已突破了“仅对担子菌”有效的束缚,防治谱不断扩大,子囊菌和半知菌也已成为其防治对象。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不断有新型、广谱的SDHI类杀菌剂问世,形成该类产品强大的竞争团队,从而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一争高下。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农药快讯》第11期)